2019/02/16 「冷戰熱鬥」(Twilight Struggle)、「哈米爾卡:第一次布匿戰爭」(Hamilcar)戰報

冷戰熱鬥BGG連結,這場是在台北戰棋團第113次聚會開的。我扮演美國,蘇聯讓美國一點起始影響力。點擊照片會進入相簿,能看原尺寸照片。


第三回合的盤面。蘇聯前兩回合拿到雙反,第一回合政變伊朗骰到6,頭條還有越南起義,所以蘇聯在中亞與東南亞都有壓倒性的優勢,也早早佈局到非洲跟南美。美國有歐洲支配,勉強將分數維持在-6VP。


第五回合。在非洲南部,因為蘇聯政變波札那大骰,為了不讓南非隨後被調整掉、讓蘇聯拿下非洲控制,美國不得不打出戴高樂,用點數去搶安哥拉。蘇聯當然順勢拿下法國,之後還是靠南非動盪事件,也收回了安哥拉。也因為美國放掉法國,歐洲計分變成雙方存在,蘇聯還是拿到非洲支配的分數。第五回合蘇聯打出「我們會埋葬你」的事件,隨後打出「西德總統 維利‧勃蘭特」-1VP,達到-20VP立即獲勝。

唉呀~這場真是大慘敗(汗)。和我對戰的朋友,兩年半前也跟我在台北戰棋團聚會對戰過。因為我經驗比他多,所以蘇聯讓美國一點。開打之前,有跟他聊到一週前我的另一場冷戰熱鬥對戰,說我覺得蘇聯提前20VP call game的三個要素:(1) 第一回合政變伊朗大骰 (2) 第一回合有好頭條 (3) 拿到雙反。結果馬上一語成讖:對手完美達成三個條件,這種狀況美國想贏真是難上加難。進入中期,蘇聯計了一次極有優勢的東南亞計分,與蘇聯支配的非洲計分。加上歐洲計分也-1VP,還有「我們會埋葬你」的分數,就這樣衝到-20VP獲勝。

仔細想想,美國為了救南非而放棄法國,其實是個失誤:畢竟法國易手一來一回是差6VP,就算真的讓蘇聯搶下南非、從支配變控制,只是4VP差。而且蘇聯還是要花點數調整、擲骰、放影響力,才能從美國手上搶走南非。美國打出戴高樂後,還是該直接補點法國,然後拼一下政變波札那。這場蘇聯的手牌相當好,到第五回合call game,蘇聯竟然沒有做過任何一次太空競賽,可見手牌都可以自由使用,只有少數能處理掉的美國事件。這場輸了真是覺得莫可奈何,下次再來戰過吧XD!

 

冷戰結束後,又繼續開了兩場哈米爾卡。遊戲BGG連結,這兩場我都扮演羅馬,有採用進階海軍規則(海上移動/攔截使用的艦隊,會翻成使用面)。這天跟我對戰冷戰/哈米爾卡的朋友,也正是這場跟我對戰的朋友。


第一場開局沒多久,迦太基將領哈諾,就帶少量兵來到西西里的東側,想翻羅馬的PC。結果馬上被2/2的羅馬執政官,從本土走四步過來打爆(汗)。這實在是太衝動的行動,我們彼此都覺得直接開第二場吧XD!以下是第二場的照片與經過。


第二回合結束時的盤面。迦太基很快叫出傭兵將領:香提帕特,羅馬也很快把海軍提升到最高等級、搶得海權,並將西西里與義大利海路中央的利比拉島,翻成羅馬控制。


第三回合剛開始的盤面。仗著海權的自動攔截,羅馬部隊佔住了科西嘉島,威脅南方的薩丁尼亞島。南側的迦太基將領,則移動到敘拉古,作勢要進攻義大利。


第四回合開始一會的盤面。羅馬控制了科西嘉/薩丁尼亞省(以下簡稱科/薩),迦太基則叫出了最強的將領:哈米爾卡‧巴卡,並移動他到科/薩。羅馬也派出目前最強的2/3將領,來到科/薩主動攻打哈米爾卡;羅馬打出象群受驚的戰鬥牌,讓迦太基的戰象擲骰-2、骰出戰鬥牌-1的結果──羅馬:迦太基戰鬥牌是14:13,將領戰術值是3:4,可說是最好的戰勝機會……!無奈迦太基守交換擲骰就成功,羅馬三次攻守交換擲骰都失敗,因此敗戰。


第六回合一開始的盤面。迦太基由兩位哈米爾卡,分別鎮守科/薩與西西里,非洲本土也由比較弱的將領,分兵攻打努米底亞的部落。羅馬因為沒有戰術值3的將領,遲遲無力主動進攻,只能先在義大利南端待命。


第九回合。迦太基攻下第二個努米底亞部落,控制了努米底亞省。羅馬終於抽到最強的1/3執政官,進攻敘拉古的哈米爾卡……但戰鬥牌數居於劣勢,不意外的敗戰 orz。羅馬投了認輸。

這場的勝敗關鍵,我覺得是第四回合羅馬主動進攻位於科/薩的哈米爾卡‧巴卡,且戰鬥牌多一張卻敗戰。在此之前,羅馬的發展算是相當順:海軍很快升到最高級、搶得海權,陸軍也比羅馬多,並且搶下了科/薩省。這場戰敗之後,科/薩省被迦太基收回且由最強的將領:哈米爾卡‧巴卡防守。在西西里島,則是由3/3的哈米爾卡防守,且控制兩省、西西里戰鬥牌+2。羅馬之後長時間抽不到戰術值3的將領,完全沒有能力主動進攻。只能眼睜睜看著迦太基攻打努米底亞部落,自己卻沒辦法做任何有意義的行動。

這場迦太基算是壓倒性的獲勝,稍微顛覆了之前覺得羅馬明顯比迦太基強的評論。和過往策略最大的相異之處,在於迦太基這場非常早就把兩位傭兵將領叫進場。第二回合與第三回合叫增援將領,共會拔走議會九點影響力,是頗大的負擔。不過以之前幾場的對戰經驗,迦太基中期有時也會陷入點數無處可用的窘境:兵沒有多到可以分兵去打努米底亞部落,卻又不是能生兵造船的三點牌,只能把點數用來生補給車。提早讓增援將領進場,有兩大好處:(1) 讓象兵擲骰-2的負面調整消失,(2) 馬上有一點牌就可以啟動的強將領。因為開場迦太基部隊少,羅馬有可能兵分兩路,進攻西西里與科/薩。迦太基通常會先合兵給一個強將、例如第二回合增援的3/3將領:哈米爾卡身上。並且讓他站在西西里西側或是北非,可以一次移動就到達西西里與科/薩最遠端的地點。但哈米爾卡啟動值3機動性很低,如果第二回合就增援香提帕特、讓他在非洲本土待命,就可以一點啟動他、嚇阻羅馬進攻西西里與科/薩。第三回合最強的將領:哈米爾卡‧巴卡進場後,調度會更加容易。

這場的經過,也展示了迦太基另一個可能的獲勝方式:不要跟羅馬搶海權,不需要跟羅馬造艦競賽,只要兩位哈米爾卡各帶10個部隊,防守西西里與科/薩。除非羅馬同時有兩個戰術值3的強將在場上,否則難以攻破迦太基防守的犄角之陣。因為陸軍部隊提供的戰鬥牌最多10張,不會因為多兵而多牌,所以羅馬不論進攻與防守,除非有戰鬥事件幫忙,否則在西西里與科/薩永遠要面對戰鬥牌比自己多、戰術值3甚至4的迦太基將領,非常難正面交戰取勝。中盤之後迦太基的部隊夠多,就可以小部隊去打努米底亞部落,以省份控制數8:6為目標獲勝。

檢討自己控制的羅馬,為何無法延續開局海軍馬上升到Good的優勢狀態,反而中盤之後無計可施,只能等待事件?我覺得最大的失誤,是沒有善用開場2/2的執政官,讓哈米爾卡‧巴卡登上科/薩。羅馬的優勢在於海權,如果可以海戰自動攔截,迦太基就無法渡海進攻羅馬控制的地點。而羅馬開場2/2的執政官,特殊能力是移動結束可以直接翻所在地的控制。所以當羅馬海軍升上Good、可以正面跟迦太基海軍交戰的時候,要儘快移動到科/薩最南端的港口。當科/薩連往非洲的港口都翻成羅馬控制,羅馬就可以利用海軍的自動攔截,阻絕迦太基部隊登陸科/薩,進入羅馬獲勝的黃金模式:搶得海權後,接著搶下科/薩的控制,此時省份數是7:6領先。之後再壓迫西西里,或是等待敘拉古倒戈的事件。


這場的經過與結果,稍微改變我之前覺得羅馬顯著有利的評斷──雖然我還是覺得羅馬有利一些。但現在我對哈米爾卡的遊戲評價……依然是微妙(汗)。原因在於這場到中盤之後,遊戲就變得無趣了@@。羅馬無論如何調兵遣將,都沒有辦法獲得局部的戰鬥牌優勢,變得完全只能等某些事件,例如「突襲」「敘拉古倒戈」。這讓遊戲變得沒有張力與操作空間,只能等事件來突破僵局。對比原版的漢尼拔:正面打不贏的時候,至少還有一些革命牌可以造成對手的困擾,甚至直接搶下省份的控制。哈米爾卡比較少這種效果華麗的事件,就連直接翻控制的「外交」事件,也只剩下一張。所以當戰鬥無力取勝時,就會覺得一籌莫展:這也是之前幾場迦太基敗戰的場次,所面對的窘境。

其實這次遊戲過程,發現之前玩錯了一點規則(汗)。首先是海上移動並非一定需要海軍同行,可以將領帶陸軍直接海上移動(等同於運輸船)。第二則是非海軍將領,也能夠用自己的戰術值來發動海上攔截。不過這兩點影響不算非常大,例如這場就只打了一次還兩次海戰。尤其是之前幾次玩哈米爾卡,都沒有採用進階海軍規則。這場的遊戲經驗,覺得應該要預設採用進階海軍規則,羅馬才不會肆無忌憚地每次海上移動,都把所有海軍帶出去,讓迦太基海軍中期之後幾乎沒有可趁之機。若不採用進階海軍規則,中期之後雙方的海戰太容易五回合不分勝負。但對防守方來說,海戰不分勝負、讓進攻方無法登陸,就等於獲勝了,這個機制對握有海權、可以自動攔截的一方太過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