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10 「Triumph & Tragedy」solo 戰報

遊戲BGG連結。因為是solo,所以每個單位都攤開來。點擊照片會進入相簿,能看原尺寸照片。

之所以會想solo,是因為之前4/30的兩場遊戲,發覺蘇聯玩家使用一個蠻強勢的開局。雖然因為軸心國的好運以及蘇聯玩家的失誤,4/30這兩場都是軸心國獲勝。但還是想自己嘗試看看這個開局,如果是由有經驗的玩家打起來,遊戲會變怎麼樣。


37年一開始。軸心國在36年將捷克變成衛星國。


37年結束,蘇聯閃電進攻波斯與印度。


38年結束,軸心國大進擊:先是把波蘭和奧地利都變成衛星國,然後大舉進攻蘇聯,佔領了敖德薩、基輔和塞凡堡。


39年結束。佔領烏克蘭的德軍繼續進軍;一個裝甲部隊佔領了蘇聯的次要首都:巴庫,之前位於烏克蘭與波蘭的德軍,往北佔領白俄羅斯、攻入列寧格勒。只要再佔領一個蘇聯首都,軸心國就會立即獲勝。但在盟軍與蘇聯於東線打得不可開交的同時,前幾回合一直有補兵的英法聯軍合力進攻,攻下德國的慕尼黑。


40年秋季,德軍攻下列寧格勒,控制兩個敵人首都、立即獲勝。盟軍也攻下魯爾,若非40年秋天軸心國比盟軍早行動,就會是盟軍攻下柏林獲勝。

上面有提到我想嘗試一個蘇軍蠻強勢的開局:起始在巴庫配置1步兵1裝甲、史達林格勒1裝甲、烏拉爾1空軍。36年7點生產力買投資牌、把工業提升到9,2點補充巴庫的1步兵1裝甲。37年4點補充巴庫的1步兵1裝甲、史達林格勒的1裝甲、以及烏拉爾的1空軍。然後37年春天,用巴庫的1步兵1裝甲進攻波斯首都德黑蘭(都是滿編3戰力),同時把史達林格勒與烏拉爾的部隊往南調動。德黑蘭是2戰力要塞,兩個戰力3的裝甲與步兵,蠻容易一次就攻下。37年夏天進攻印度,37年秋天攻下德里。通常這時候盟軍在印度是3個戰力1的部隊,蘇軍則是陸軍約6~7戰力(兩個裝甲+一個步兵)與一個戰力2空軍,也蠻容易一次就攻下德里。通常盟軍開局會重點防守法國,不會這麼快在印度補兵。如果蘇聯前兩回合都有補兵的話,只要有平均的骰運,37年就能連續攻下伊朗與印度。

雖然以結果來說……這場蘇聯是輸了。但蘇聯的這個策略其實運作得非常成功,37年就連下波斯與印度。在4/30的戰報:上篇下篇,這個策略也蠻成功的。幾乎都沒有遭受太大的抵抗,就攻下印度,所以我才會想solo測試一下。印度對盟軍來說,是個掉了很難搶回來的地區。固然這個策略,會讓蘇聯在與波蘭交界處的戰力很薄弱。但波蘭就是蘇聯的天然屏障,軸心國必須要花一番功夫控制波蘭,才能進攻蘇聯。這場是38年軸心國的行動牌抽得超好,一次把波蘭從蘇聯1點影響力,變成軸心國的衛星國(出了兩張外交牌+兩張王牌),否則軸心國不會這麼快把蘇聯西側的戰線打爛。蘇聯會有足夠時間鞏固防禦,甚至把印度的部隊拉回來。

若非軸心國抽到秋季A的行動牌,其實盟軍會贏的。這也突顯一個軸心國的戰略限制:盟軍通常一開始都會在法國補兵,如果軸心國不進攻法國、先去打蘇聯,法國反而可以從洛林進攻慕尼黑,直接威脅軸心國後防薄弱的魯爾與柏林。看過國外玩家的討論,蠻多人認為軸心國還是該照史實路線:一開始先打法國。所以就算蘇聯靠近波蘭的戰力很薄弱,軸心國仍然會忌憚是否該馬上打蘇聯--不打的話,蘇聯有波斯與印度的人口與資源,之後會更難打。打的話,反而把德國的首都暴露在英國與法國的陸軍主力面前。真是兩難啊……。

當然對抗蘇聯的這個開局,如果盟軍有意識到蘇聯第一年就在巴庫補兵,37年盟軍就該在印度補兵+蓋要塞。如果能在喀拉蚩與德里各蓋一個要塞,蘇軍這個快攻要成功就會困難得多。另外盟軍的起始配置,應該要在蘇伊士放裝甲。這樣蘇聯大舉進攻印度時,蘇伊士的裝甲可以去偷佔波斯,威脅蘇軍的補給。當然,這是吃經驗的定石。如果沒有提早準備,真的會像這場一樣,蘇聯一年就攻下波斯與印度。

註:這個蘇聯的開局,我覺得可以嘗試,但不見得每場都該這麼玩。比方說,如果36年軸心國就在波蘭放了兩點影響力,甚至36年波蘭就變軸心國的衛星國,37年蘇聯就該全力鞏固靠近波蘭的防線。此外,如果蘇聯打波斯打得不順,37年春天沒有一舉攻下德黑蘭,37年想攻下印度就會有點困難,讓盟軍在38年的生產階段能強化印度的防衛。不過蘇聯進攻波斯,我覺得是幾乎必做的行動。控制波斯的4資源1人口,蘇聯會有很長一段時間不用擔心資源。對開局外交弱勢、不太容易靠外交獲得資源的蘇聯,尤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