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30 「Triumph & Tragedy」戰報(1)

遊戲BGG連結,這一場我扮演軸心國。點擊照片會進入相簿,能看原尺寸照片。



37年一開始。軸心國在前一年將土耳其和奧地利變衛星國。


38年結束。軸心攻下低地國與保加利亞,蘇聯攻下波斯。


39年夏天,軸心國佔領兩個蘇聯次要首都:列寧格勒和巴庫,立即獲勝。

這場前兩年軸心大概都是6點買投資牌,剩下的點數買行動牌。第一年政治階段,軸心國在奧地利和土耳其都出了三張牌,足以讓這兩國變成衛星國。當時軸心手牌數目比手牌上限多三張,蘇聯和盟軍選擇pass,覺得軸心國還會出牌……結果軸心國也選擇pass、結束政治階段!當時軸心國已經沒有可以在土耳其放外交影響力的牌了,寧可棄掉三張沒有用到的外交牌,也要確保土耳其變成衛星國。畢竟這能讓軸心國增加三個單位、共6點戰力!
 
蘇聯這場一開始的策略是先補巴庫的部隊,然後去打波斯:波斯有1人口4資源,相當肥沃。盟軍則是記取前人法國被攻陷的教訓,每回合都有在巴黎補一些兵。軸心國雖然把土耳其變成衛星國,但這個地點的兵力,沒辦法支援最想打的法國,只能先吃保加利亞這些東歐有資源的小國家。然後先打下低地國,給盟軍一點威脅。
 
此時軸心國其實心裡暗暗叫苦:蘇聯和盟軍都開發了火箭炮兵(換句話說,投資牌火箭炮兵少了兩張),而德軍建軍是以步兵為主,卻完全沒抽到火箭炮兵、只開發了摩托化步兵(步兵移動力變3)。若稍後和盟軍與蘇聯開戰,火力會完全居於下風。除了土耳其變成衛星國,軸心國其他的外交牌與科技牌都抽得不是很好。外交牌抽到很多移除影響力的王牌,但蘇聯專心打中亞+提昇工業,不太理會外交。盟軍則是專心在巴黎建軍+提昇工業,也不太理會外交。所以移除影響力的王牌,根本無用武之地。
 
蘇聯38年打下波斯後,39年春天繼續挺進印度,對盟軍宣戰。同時調動莫斯科/列寧格勒的部隊,進攻相鄰的芬蘭。這時候軸心國發現了一個獲勝機會:蘇聯的兩個次要首都巴庫與列寧格勒,是完全不設防的!39年春天軸心比蘇聯晚行動,此時蘇聯只有兩張手牌。如果軸心國39年夏天比蘇聯先動的話,相當於軸心國連續做了39春與39夏兩個行動。於是39春,軸心國把東歐柯尼斯堡的一個地上部隊開到波羅的海,伊斯坦堡的一個裝甲部隊,往土耳其內陸推進。結果39年夏天,軸心國的行動順序是H,蘇聯是J!於是軸心國對蘇聯宣戰,波羅的海的單位走兩步登陸聖彼得堡,土耳其的裝甲部隊走三步長驅直入巴庫。佔領兩個敵方首都,獲得軍事勝利。

 
這場最深刻的感想:留意其他玩家不自然的行動!39年夏天,雖然蘇聯的行動順位比軸心國晚,但其實有辦法阻止軸心國立即獲勝:因為39年夏天盟軍最早行動,北海已經有英國艦隊。如果盟軍和蘇聯察覺到軸心國想要偷雞摸狗(?)立即獲勝,盟軍先對軸心宣戰,把艦隊開進波羅的海、消滅海上的德軍單位(是沒有護衛的船團,所以一定會被消滅),德軍就不可能連佔兩個首都勝利。之後軸心國要面對盟軍與蘇聯火箭炮兵的夾攻,可說是凶多吉少……。整體來說,其實蘇聯的狀況最有優勢,德里已經是囊中之物;打下波斯與德里,人口和資源已相當足夠,可以專心對付軸心國。
 
留意其他玩家不自然的行動,重要的事情要講兩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