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19 「薔薇戰爭」「Imperial Struggle」戰報

薔薇戰爭遊戲 BGG連結。點擊照片會進入相簿,能看原尺寸照片。

之前在 GJ官網,看到薔薇戰爭在第四回鈴木銀一郎盃獲頒佳作。這款我買了四年,都還沒開過。原本覺得這款規則不難,可以在新手團帶新手玩。但實際收到遊戲後,發現遊戲中的人物全都是日文片假名,對絕大多數玩家來說會毫無帶入感,因此一直束之高閣。這次對戰的朋友看得懂假名,他說想試試看,就選這款當成這天約戰 Imperial Struggle之前的前菜。勢力隨機抽選,我扮演蘭開斯特,朋友扮演約克。


第二回合一開始的盤面。起始的貴族抽選,約克竟然就好運抽到了戰力最強的中立貴族——「Kingmaker」內維爾伯爵。



第四回合一開始的盤面。稍早蘭開斯特抽選貴族的時候,竟然幫約克抽出了最強的約克家族貴族:艾德華(能力跟 Kingmaker一樣是戰力 3、統率 6)。相對蘭開斯特場上最強的貴族,只有起始的薩默塞特公爵與白金漢公爵(戰力 2、統率 5)。因為貴族的能力差異,倫敦以北的領土已經全部被約克勢力收歸囊下,蘭開斯特勢力只能勉強保住倫敦,以及倫敦東方與南方的三個區域。


第四回合結束時的盤面。約克的艾德華連續兩次進攻倫敦東南方的薩默塞特公爵與白金漢公爵聯軍,在戰力較強的狀態下(6骰 5、6命中 vs 5骰 6命中),竟然連兩次進攻都被蘭開斯特的好骰運擊退。但約克公爵本人攻進倫敦並且控制擲骰成功,拿下了倫敦的控制。回合結束時分數達到 12VP、超過 10VP的門檻,獲得立即勝利!

薔薇戰爭的初玩感想……,跟預期一樣,是個小品遊戲 XD。這款的機制基本跟 Warriors of God相同,但沒有天命系統,所以不會隨著遊戲回合,先登場的人物自然逝世。但也因此,早抽到強將領會超級有優勢。這場開局約克勢力就抽到 Kingmaker,加上第二回合蘭開斯特還幫約克抽到艾德華,真的是超級衰小 囧rz。這遊戲抽新貴族的時候,如果抽到對手本家的貴族,就直接歸對手所有,沒有任何補償,一來一回差超多。所以約克勢力很快就有兩位最強的 3/6貴族在場上,以及 2/8的約克公爵。蘭開斯特只有起始的兩位 2/5貴族苦苦支撐。

這場蘭開斯特一開始的國王:亨利六世,其實很快就恢復成清醒狀態,但我覺得他能力太差(戰力 1、統率 7),隨便就讓他死掉了。後來仔細想想,亨利六世統率 7,其實相當珍貴。因為不論戰力 1或 2,對上戰力 3的艾德華與 Kingmaker,都是骰到 6命中。所以能力 1/7的亨利六世,對上戰力 3的敵方貴族,實際戰力會比 2/5的白金漢公爵更高。加上亨利六世的位階是最高的 3星,控制/倒戈擲骰也比較容易成功。下次再玩這款遊戲,我會想導入貴族抽選時,若抽到對手貴族的一些修正。比方說可以補抽一位,或是抽到本家或中立貴族才算數。不然早盤抽到對手的本家貴族,尤其是有特定封地區域、地區控制一定成功,真的太吃虧了。

薔薇戰爭結束後,就是今天的重頭戲:Imperial Struggle。對手跟前年這場是同一位,我們竟然已經一年多沒有對戰Imperial Struggle了!這場我扮演英國,對手扮演法國。註:我大概是久沒玩,這場有玩錯規則——每回合一開始,是分數較低的一方有優先權、可以決定這回合誰先行動,這場玩成分數較高的一方有優先權。


第二回合開始一會的盤面……分數竟然已經 27VP,法國遙遙領先。第一回合法國的事件抽得很好,額外抽到了有主要外交行動的事件。因此法國在歐洲額外拔除/放置了一些控制,連帶在歐洲的計分與第一回合歐洲的戰爭,都大有斬獲。


第二回合結束時,同時也是遊戲結束時的盤面。不意外的法國在第二回合結束時的計分,就達到 30VP獲勝。法國在歐洲、印度、加勒比、威望區的控制數目,以及三種物產中的兩樣都佔優勢。

因為第一場很快就結束(汗),所以我們又開了第二場,雙方扮演的勢力相同。


第二場第二回合開始一會的盤面。這場一開始,雙方都嘗試了稍微不同的內閣牌組合與打法。法國選用了重商主義的胡格諾移民,但第一回合並沒有啟用,所以第二回合還是換回了紅衣主教 XD,英國則是選了強納森史威夫特。因為雙方的選擇,開場英國在外交上略有優勢。……話雖如此,法國還是 23VP領先!


第四回合開始一會的盤面,此時分數仍然是 23VP、法國領先。歐洲與加勒比,是法國佔優勢,印度與北美,則是英國領先。


第四回合+七年戰爭結束後的盤面。前一回合法國抽到移除一個英國海軍、下一回合才能重新進場的事件,連帶讓法國在七年戰爭的大西洋海戰獲勝,且英國額外被消滅一個艦隊。大西洋海戰獲勝的+2優勢,法國投入在北美戰場,讓法國在北美戰場也獲勝,攻下一塊英國領地。英國雖然在北美的總佔地數目仍然領先,但後續將無以為繼。加上法國稍早在詹姆士黨的第二場戰爭也獲勝,可預見的未來,英國只能在印度維持領先。因為時間關係這場到此結束,我扮演的英國也投了認輸。

我才不及卿,乃覺三十里……,這是這場給我最深刻的感想。雖然因為玩錯主動權判定的規則,讓分數比較高的法國還能選擇先動,可能額外增添了一點優勢,但我覺得我在策略思考上的落後,遠超過規則玩錯的部份。這場對手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是:前期的戰爭,詹姆士黨最重要。這大大顛覆我的想法,同時讓我又有了之前已經浮現過一次的反思:我是不是太低估得分的重要性?一直以來,我的 IS思維跟冷戰熱鬥沒有差太多,覺得前期佈局佔地比爭取分數重要。所以在前期戰爭的佈局,我會傾向投注在北美/印度,因為戰勝的 CP可以去拿要塞,讓自己下次戰爭更有優勢。但對手則說如果詹姆士黨法國獲勝,英國為了阻止法國用詹姆士黨的內閣牌跑分,晚期英國的內閣牌選擇,會非常限縮。起始分數 15VP、推到 0VP或 30VP就獲勝,看起來好像有一些距離。但 IS每回合都有區域、物產以及聲望的計分,加上戰爭的額外得分,自己的經驗已經很明顯的顯示,如果太不注重得分,前三回合結束就 call game,絕對不罕見。

在得分比重增加的前提下,IS的策略,是不是該修正成:「在經濟、軍事、優勢板塊等各方面都不落後太多的狀態下,儘量地去爭取能跑分的物產/地區/戰役?」比方說前期次要外交行動的選擇,通常我會先去佈局北美、加勒比、印度區域,獲得能讓我放衝突標記的優勢板塊。但假設現在是第一回合最後一個有外交次要行動的投資板塊,而現在雙方聲望地區數目均等。那麼我用這個次要外交行動,去控制一個歐洲的聲望地區,是不是比在印度拿一個可以放衝突標記的優勢板塊,更顯得有優勢。除非印度這回合的計分也是 2VP,而且我需要印度這個外交地區+放衝突標記減少對手的一個控制,才能收下這回合印度的計分?雖然優勢板塊可以每回合使用、一直放衝突標記,有一點滾雪球的效果,但早期去搶佔聲望地區,讓自己聲望地區與歐洲的控制數目都領先,不也是在分數上滾雪球,如果後續的回合對手沒有應對,就是持續穩定的 2+α分數進帳?這天的第二場,我一度拿下波羅的海貿易這個優勢板塊,但法國也不慌不忙地拿下奧國的聲望地區,以及連帶可以一點外交拔除普魯士控制標記的優勢板塊。導致法國始終可以在英國波羅的海貿易使用優勢板塊前,就先便宜地拔除普魯士的控制標記並自己放控制,打消英國使用波羅的海貿易優勢板塊的能力(當然這跟玩錯規則、讓法國先動也有一點關係……)。這也是我這場太不重視優勢板塊,讓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一個痛處。下次玩 IS,要再嘗試上面所提到的、更重視搶分的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