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BGG連結。點擊照片會進入相簿,能看原尺寸照片。
這次是在睽違四個月的台北戰棋團聚會開的,距離我上次開板蕩歐陸,已經超過一年半了~。去年年初我把這款遊戲借給朋友,蠻長一段時間沒有機會開。最近又想體驗一下,就約了去年也跟我對戰的朋友開這款。這次我們有採用一個我自己的變體規則:造艦競賽落後的一方,擲骰無條件+1(可以跟曾經嘗試失敗的擲骰+1效果疊加)。之前有好幾次覺得造艦領先的一方優勢太大,尤其是可以同時執行事件與用點數這個能力。如果發動兩次,幾乎就分出勝負。另一方面造艦競賽本來就是你學我、我學你,落後的一方有範本可以抄襲,本來就該比較容易成功。我比較想挑戰自由方,因此主動選擇扮演自由。
第二回合一開始的盤面。開場專制很快拿下奧匈計分控制,但稍後結算俄國流放事件時,專制好巧不巧正好骰到六 ── 自由在俄國的影響力,反而齊聚聖彼得堡。結算俄國計分時,自由打出了延後計分的安定牌,專制因此必須在最後一動再打一次計分,讓自由多一動搶下了俄國支配。
第四回合一開始的盤面。專制的骰運相當糟糕,自由則是頻頻神骰。這讓自由有了不少餘裕,從第三回合就開始布局巴爾幹。早期計分的三國,自由在法國與俄國都佔上風,專制在奧匈雖然控制全部的戰區:維也納與布達佩斯,但也被自由拉到成雙方存在。此時自由已經 9VP領先。
第五回合一開始的盤面,自由已經掌握巴爾幹全境,同時控制了德國的基爾以及北方的瑞典、丹麥與挪威。雙方在蘇聯南部的克里米亞與宗教區多次檢定。
第六回合一開始的盤面。專制打出了德國計分、取得支配,稍稍扳回分數。但重點是專制控制了相鄰德國的比利時,因此德國計分時執行了換一張手牌的安定牌 ── 換掉了超級不利的巴爾幹計分。但自由也靠著一次大牌的檢定,打破了專制在維也納的控制。
第七回合一開始的盤面。自由靠著檢定大骰,終於完全控制奧國的核心戰區。專制除了在德國勉強保住雙方存在,其他國家是全面潰敗,分數被自由拉到 15VP。
第八回合一開始的盤面。前一回合雙方在俄國南部激烈檢定,專制終於有一次好骰,打破了自由在俄國宗教區的控制。隨後的俄國計分雖然雙方都是存在,但因為自由控了相鄰俄國的獨立地區:瑞典、挪威與君士坦丁堡,額外多拿了 3VP,只差 1VP就獲勝。
第八回合遊戲結束時的盤面。自由執行了事件「Aristide Briand」,因為控制巴黎所以獲得 1VP。分數推進到 20VP立即獲勝。
第一場結束後還有時間,我們馬上開了第二場,雙方扮演的勢力相同。
第二回合一開始的盤面。專制開場打出了堪稱天胡的 combo:德雷弗斯事件以及鐵必制。前者讓自由這回合在法國非常難以施展,進而讓專制搶下了巴黎、在法國獲得支配。後者則是直接推進德國海軍兩格,馬上讓自由三點以上的牌點數全部少 1。雪上加霜的是自由手上正好就有法國計分!雖然自由靠著一些在法國放影響力的事件奮戰了一下,但終究不敵德雷弗斯事件的妨礙效果,專制因而將分數推到 -4VP。
第三回合一開始的盤面。前一回合專制拿下奧國計分控制,這回合又拿下法國計分支配(自由連存在都沒有),三兩下就 -20VP立即獲勝 XD。
這天第一場發生了之前我沒遇過的狀況:如果有一方第一回合抽到兩張計分牌,放起始影響力的時候可以多放三點。專制因而開局就牢牢控制奧匈的關鍵地區,讓我覺得這個補正遠大於兩張計分牌的不利……。但回合末尾,我又發現不盡然如此。因為知道對手有兩張計分牌,一定程度能預測對手的出牌順序。加上專制要等自由先執行第一次海軍競賽,出牌順序更為受限。靠著延後計分的安定牌效果,自由等於是專制打出俄國計分後又多執行了一動,才真正結算分數,佔了非常大的便宜。
上面也有提到,第一場自由的骰運極佳;我自己的感覺,大約 3/5骰出五或六。相比專制的骰運極其糟糕,自己的感覺是約 3/5骰出一或二。整體來說我不覺得專制有明顯的行動失誤(除了第一回合最後才打俄國計分是稍微疏失),該做的對應都有做。無奈檢定骰實在太爛、空轉太多行動,否則自由不會在巴爾幹有這麼大的優勢。也因為骰運懸殊,自由在造艦競賽一直領先 1~2階,有執行一次同時使用點數與事件的能力,額外累積一些優勢。
第二場雙方的骰運平衡,但專制第一回合的牌實在太好。之前就覺得德雷弗斯事件的效果非常強:除了可以直接在法國放兩點影響力,還會讓對手這回合要花兩倍點數才能放影響力。而這張牌本身就是兩點,等於前半的事件效果,就不小於牌本身的點數了。誰第一回合抽到這張,幾乎就確保能在法國拿到支配。自由雖然有抽到一些能空降影響力的事件,但都是一個地方放一點。這不足以獲得地點的控制、進而在支持檢定提供有利補正,反而讓專制有一些可口的檢定目標。也許自由該提早在法國認賠殺出,但計分牌抓在自己手上,實在太痛太痛。
這次對戰的另外幾點感想:
1. 自由早期在俄國雖然不利,但並非一籌莫展。專制通常起始影響力會最先放奧匈,自由則可以考慮在俄國教堂以及聖彼得堡放影響力。羅馬尼亞起始有自由影響力,可以在支持檢定保護俄國教堂。羅馬尼亞與俄國教堂相鄰奧匈的川西凡尼亞,如果自由稍後圖謀布達佩斯與維也納,川西凡尼亞是重要的橋頭堡。聖彼得堡西南方的波羅的海諸國,我認為對自由也相當重要。一方面可以在支持檢定保護聖彼得堡,同時也跟俄國戰區:波蘭相鄰。如果自由拿下了波蘭、聖彼得堡與俄國教堂,就相當有機會爭取俄國計分支配。
2. 因為第一場雙方骰運懸殊,造艦競賽的落後方擲骰+1可選規則,並沒有顯著的影響。但第二場專制靠著鐵必制的事件效果,造艦直接推進兩階。如果用原本的規則,自由在造艦競賽可能會被遠遠拋在腦後。但靠著擲骰+1的可選規則,自由一直緊追在專制之後,只落後一階。之前的遊戲經驗,我很不喜歡開局因為「費雪」(自由造艦競賽推進一階,之後造艦競賽擲骰都+1)或「鐵必制」(移除德國的專制影響力,推進專制造艦競賽最多兩階),讓其中一方造艦競賽馬上拉開領先,進而靠著造艦領先的特殊能力滾雪球這種狀況。這次的可選規則我認為算成功,之後會想繼續採用。
3. 早期專制有一張事件,會強制自由要連續進行兩次造艦競賽。之前我覺得這張牌類似冷戰熱鬥的「困境」與「捕熊陷阱」,自由方絕對不該主動執行。但這次對戰第一場,自由手上有兩張兩點的專制事件,事件效果卻讓專制可以放四點影響力。但因為自由主動打出強制兩次造艦競賽的事件,反而靠著額外的兩次造艦競賽,處理掉兩張專制事件。和冷戰熱鬥的「困境」與「捕熊陷阱」強制棄牌&擲骰判定,造成行動輪的空轉不同,強制兩次造艦競賽、等於一回合嘗試造艦三次,是有實質意義的。固然這讓專制可以連續行動三個行動輪,也是不小的傷害,但如果自由額外推進了兩階造艦,造艦領先的特殊能力絕對可以補償專制連續行動的損失。事實上第二場自由也主動打了強制連續兩次造艦的事件,稍微拉近因為「鐵必制」造成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