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01 「 大東亞戰爭」戰報

遊戲BGG連結。點擊照片會進入相簿,能看原尺寸照片。

幾年前朋友購買大東亞戰爭的時候,我對這款遊戲就有點興趣。但聽說規則複雜,遊戲時間也相當長、幾乎沒辦法在一次聚會打完,所以讓我卻步了。不過這兩年我有過幾次遊戲拍照記錄、接續對戰的經驗,覺得有辦法開這款大遊戲了。正好新竹團的另外一位主揪 Fraser是太平洋戰爭主題的熱愛者,上次他玩大東亞戰爭也已經是三年前。我們就約好對戰這款遊戲,我先借說明書自己讀。感覺前期就要進攻的日本,比較吃經驗與牌的熟悉度,所以我第一次玩選擇扮演盟軍。


起始配置,這場我們是開劇本 1「ABCD包圍網。」


第二回合一開始的盤面。前一回合日本主要在中國發動進攻,同時將輸送船團往南開到泰國灣。盟軍則用國民黨軍從重慶發動進攻,攻下了東邊的宜昌。同時在錫蘭增援英國艦隊,並且用事件「議會工作」提昇戰爭值。


第三回合一開始的盤面。前一回合日本同樣繼續進攻中國,往西一舉攻下四個地區,輸送船團也更進一步往南佈署到了爪哇海。盟軍則執行了增援飛虎隊、增援大洋洲軍團、增援美國海軍陸戰隊的事件。


第四回合結束時的盤面。經過前兩回合的佈局,日本這回合終於打出「奇襲宣戰」的事件,對英國與荷蘭宣戰。稍早移動到泰國的日本陸軍與空軍,兵分兩路進攻緬甸與馬來亞。在泰國灣的日本艦隊,一方面讓陸軍登陸、佔領東南亞的資源地帶,另一方面也跟馬來亞的陸軍合力進攻,攻打英軍堅守的新加坡。日軍在緬甸方向勢如破如竹,一路攻下了英帕爾。這回合盟軍打了增援威爾斯親王號/卻敵號的事件,配合上回合增援在新加坡的大洋洲軍團,戰力不遜於日軍。

日軍連續進攻兩回:雖然英國陸軍被逼退到新加坡的子區域,海軍與空軍則撤退到荷屬東印度最西側的棉蘭港。但因為英國陸軍一開始有 12點戰力,進攻新加坡的日本陸軍,反而受損不少。玩到這邊覺得有點奇怪:開局日本不應該這麼難打啊……?我仔細看了一下增援大洋洲軍團的事件,赫然發現增援無法全部配置在港口,而是一個港口只能放兩個單位!因為卡牌的圖樣分成兩列,一開始以為這個配置限制僅限於第二列的海軍單位……真是太可笑的失誤。因為這對日本開局的進攻、盟軍的佈防影響太大,加上時間也差不多了,這場只好先到此結束,下次再重開過。

初玩感想:雖然我扮演的盟軍,前期還沒被日本宣戰的時候,能做的事情十分有限。不是打增援事件、提昇戰爭度,就是稍微調度一下國民黨軍,看狀況小打一下日軍。但即便如此,我還是覺得饒富樂趣。畢竟 CDG本來就是我最愛的遊戲類型,規劃哪些事件該執行、哪些牌應該扣在手上等待時機,本身就有規劃的樂趣。雖然這場一直到最後的第三回合,才比較有真的參與到戰鬥的感覺,但已經讓我很期待下次對戰,能根據這次的一點經驗,做出更好的調配。

大東亞戰爭在 GJ官網的難度分類,是最高的 5+,規則確實相當複雜,超過 30頁!這場我們採用上級規則,但說明書並未清楚的列出基本規則與上級規則差異比對,所以難免容易混淆。而且說明書幾乎沒有遊戲範例,這也大大增加了學習難度。如果能多個 5~10頁的 Playbook,絕對會好上手許多。我在 FB社團 PO出照片後,前兩年都有見面的日本玩家:ヤギ桑留言,說這款遊戲的規則很難理解,他也費了一番苦心。雖說本作的規則是根據 PoG修改,但大東亞戰爭的單位有陸軍、空軍、海軍與空母,各自有各自的攻擊力/防禦力,比 PoG複雜許多。而且說明書完全沒有戰鬥結算的範例,遊戲過程我們一直在檢查規則,拖慢遊戲節奏不少。

在這次的遊戲經驗,最容易讓人混淆的,莫過於「在海上的陸軍單位,無論如何都不會承受損傷。」因為要有陸軍參戰,才能讓對方的陸軍單位受損。但自己的陸軍無法對海上的敵軍發動攻擊,所以對手在海上的陸軍單位,除非主動對港灣發動進攻、且港灣有我方的陸軍單位,否則絕對不會滿足「海上的陸軍單位跟對方的陸軍單位交戰」這個受損前提。但這個規則,跟一般對戰棋的認知大大不同。比方說同為二戰戰略級戰棋的 T&T,陸軍單位在海上的時候,是最脆弱的。Q&A對這個設計的解說,是載運陸軍的運輸船,不會進入對方航空攻擊的範圍內……。但登陸進攻的時候,即使防守方港口內有海軍、空軍跟空母,還是會因為對方沒有陸軍而絕對不會受損,這個設計實在偏離現實 @@,所以特別容易誤解。

雖然這次的對戰是搞笑收場,但跑了三回合,也讓我對規則了解 87%。我跟 Fraser也約好再戰,並且會拍照記錄、完整跑玩一場。期待下次會進行得更順暢,並且體會到美軍參戰後,遊戲的真正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