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17 「關原之戰」(Sekigahara: The Unification of Japan)、「迷你二戰」戰報

關原之戰BGG連結。這場是在台北戰棋團第114次聚會開的,我都扮演西軍。點擊照片會進入相簿,能看原尺寸照片。


這天關原之戰的對手,是之前二月份跟我對戰的朋友。因為上次玩西軍敗北,這次我還是選擇西軍,想一雪前恥(?)。


第二回合一開始的盤面。東軍第一回合調動福島部隊,進攻岐阜城。西軍當然也不客氣的調動大阪與京都的主力部隊,反攻岐阜城。同時分兩個部隊延東海道(南方的大路)移動,佔領了無人防守的岡崎城。但西軍犯了一個大失誤:沒有多分一個部隊,從踩住福島的增兵點。雖然順利擊敗福島部隊,但殘兵也往南撤退,跟德川部隊合兵反攻岡崎城,並一次消滅兩個守城的西軍部隊。如果有踩住福島的增兵點,福島的敗軍就只能沿著中山道往東撤退,而且西軍地二回合一開始,會因為城多而多補一張牌!


第二回合雙方都很有默契的出忠誠檢定,想搶先動,結果被東軍搶下。東軍馬上調動南方的德川+福島聯軍,與北方的前田部隊,夾攻歧阜城的西軍。因為部隊數目與手牌數目,都是東軍佔上風,所以東軍毫不意外的大勝。西軍主力幾乎陣亡殆盡,直接投降再開第二場。



第二場東軍第一回合後動,馬上從金澤城強行軍一個前田部隊,移動到地圖西北方宮津城:這招其實是我教對手的,但我玩的西軍,卻沒有第一回合先動的時候,馬上強行軍攻打宮津城……這真是一大失誤。西軍就破罐子破摔(?),把部隊兵分兩路,分別從南北進攻安濃津城與宮津城,並攻下只有一個部隊防守的安濃津城。

但第二回合東軍搶到先動,前田與福島部隊,分別從南北兩方攻打安濃津城與宮津城……西軍也兩邊都不意外的戰敗(?)。果然這個打法是太爆笑了,所以西軍再次投降(遮臉),連兩場第二回合敗戰。

 

說來慚愧。第一回合東軍開局馬上用福島部隊,攻打岐阜城,這是新手常見的失誤:西軍馬上能用大阪/京都的部隊反攻,甚至接著第二回合先動,把四個福島部隊全部消滅。但我見獵心喜,卻忽略了要擋住福島部隊的撤退路線,因而輕易地讓德川與福島部隊合兵。這個失誤讓我理智大為波動 囧>,整個人都不好惹(?),所以才有第二場更誇張的敗戰。

第一場西軍先動,結束後有先檢討分享一下,覺得第一回合雙方應該要搶先動。對手不明究理,我就說東軍先動可以移動前田的部隊。如果西軍用最常見的開局:大阪城的部隊,走一步到京都合兵。那東軍第一回合第二動,就讓前田部隊分兵:一個移動到宮津城,剩下三個退回到金澤城。如此一來宮津城有兩個守城部隊,西軍想第一回合攻下宮津城會非常困難,東軍第二回合會有手牌優勢。

解說之後實戰;西軍搶下了第一回合的先動,就還是照著古典開局──但這實在太低估聽過我解說的對手了!東軍馬上強行軍一個前田部隊,走三步到宮津城防守。西軍第一動如果強行軍,就能穩妥的攻下宮津城。如果對手經驗尚淺,自然不須如此。但對手可是聰明人,稍早我還親自解說過,這真是一大失誤。

如前述,現在我覺得關原之戰第一回合搶先動非常重要。這遊戲不吃抽牌運的策略,優先度比吃牌運的策略更高。所以西軍開場合兵京都、有十個部隊可以自由調度,不論第一回合手牌如何幾乎都能對應,是很強勢的開局。但東軍第一回合調動一個部隊防守宮津城,穩穩守住五座城對四座城的手牌優勢,是更壓倒西軍的開局策略。西軍也有應對之策:先動然後大阪的四個部隊強行軍進攻,或是後動然後京都的六~八個部隊強行軍進攻(但吃起始手牌與起始木塊抽取)。

不論如何,第一回合東軍如果能夠先動,不是逼出西軍強行軍的一張手牌,或是第二回合一開始有多補一張手牌的優勢。之前我覺得關原之戰西軍強一點點:開場大阪與京都合兵,可以對付大多數經驗比較淺的東軍。但東軍開場送一個部隊防守宮津城,這更是能對付大多數經驗中等的西軍。也是因為這個策略,我覺得東軍追平了西軍的強度:甚至可說我對西軍的策略研究,反而落後了。

 

關原之戰兩場後,第三位中午有事的戰友也到了,我們就開了迷你二戰:這次加了北極擴。我扮演蘇聯,稍早關原的東軍玩家扮演英國,剛到的玩家扮演軸心兩國。


第二回合一開始。前一回合日本攻占馬來亞,德國攻佔低地國。蘇聯與英國,則沒有任何進攻。


第四回合途中。因為北極擴新增的挪威,直接連結德國與英國本土,雙方在此競爭激烈。蘇聯攻佔芬蘭、佔下北極,並且持續攻擊位於挪威的德軍,幫助英國解場。英國從加拿大佔下冰島與阿留申,並且趁著日本進攻印度的時機,一口氣佔領了日本本土。


第六回合結束時的盤面。因為日本本土一直被英國攻佔,軸心手牌居於劣勢。軸心科技也出得比較少,因此完全被盟軍壓倒。這回合德軍被蘇軍全滅,蘇軍也攻佔了德國本土。回合結束時,盟軍達到36VP獲勝。

第一場結束後還有一點時間,就加入了另一桌遊戲結束的另一位朋友、開四人局。盟軍兩位玩家位置不變,前一場的軸心玩家這場控日本,新加入的朋友控德國。


第二回合途中。日本這回合攻佔中國,德國也從挪威進佔北極。


第四回合一開始。雙方都激烈地爭奪北極週邊,日軍進佔阿留申與冰島。


第五回合結束時的盤面。因為日本與德國合力壓迫英國,英國本土前一回合甚至被德軍攻佔。但這回合美軍參戰,盟軍也逆轉局勢;美軍搶回冰島與英國本土。雖然之前蘇聯佔領的芬蘭被德國搶走,但蘇聯一口氣攻入日本本土。回合結束盟軍達到36VP,獲得立即勝利。

這是我第一次玩北極擴,覺得相當有趣味性。基本版我大概玩了差不多十場,算是蠻熟悉遊戲的調性與節奏了。加入北極擴後,風格完全改變,幾乎可說是另一款遊戲:海軍的重要性大大提升,因為雙方的本土區域距離變近,也拼搏得更為激烈。畢竟這遊戲唯一能傷害敵方經濟的方式,就是控制對手的三星區域、減少對手的手牌。

北極擴的海路縮短了進攻的距離,因此若能找到機會,大家都會想嘗試控制德國/英國/日本/中國本土區域。這天的對戰,圍繞在挪威週邊的戰鬥異常激烈,跟基本版主要戰場在東歐/西歐/中國週邊的風格,可說是迥然不同。但這個修正也造成了一些負面影響:原本在遊戲中就比較次要的區域,如北非、太平洋的南線,變得全然無足輕重。原本二戰的熱點如東西歐,也變得乏人問津,常常到遊戲的非常後期,才會有人想進攻有中立部隊防守的波蘭、羅馬尼亞、法國。北極週邊的爭奪,卻變得非常激烈,連蘇聯海軍,都會很想去北極踩點。這未免偏離二戰的史實太多!

從BGG上的評分,可以看得出來外國玩家普遍不喜歡北極擴,評分也比基本版低了不少。像是挪威跟英國的距離,與法國跟英國的距離相同。那德國根本不會想捨近求遠,經由低地國與法國進攻英國:但這明顯跟史實不符。日本可以經由阿留申直接到加拿大,這條路徑更是比馬里亞那/馬紹爾/夏威夷縮短太多太多。日本從這條路徑,走三步就到英國本土。但從基本版的路徑,走三步只能到夏威夷,差了大半個地球。

其實我有一個規則修正的提議:所有牽涉到北極擴新區域的行動,每個行動要多花一點。挪威應該變成八角形臨海區域,跟英國與德國都是海界(跟芬蘭維持陸界)。畢竟史實德國攻打挪威、俄國攻打芬蘭,都吃了許多苦頭。阿留申群島與日本和加拿大距離遙遠,移動應該要花更多的點數。希望這在北極擴增加路線的同時,不會讓原本二戰的主戰場過份失焦,應該會有更好的遊戲體驗。下次再開迷你二戰,會想嘗試看看這個變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