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BGG連結。這場我扮演蘇聯,點擊照片會進入相簿,能看原尺寸照片。
40年生產階段結束。軸心國已經攻佔英國北部的格拉斯哥,並登陸倫敦、和英軍交戰。蘇聯也將部隊調動到波蘭邊境,準備進攻德國。
41年春天,德軍消滅倫敦的所有盟軍陸地單位,攻佔倫敦、獲得軍事勝利。
這場是在4/15的新竹新手戰棋團開的。上次在新竹開T&T,我玩軸心三兩下遊戲就結束了。但上上次我玩蘇聯,卻又打到9:00關店,都還沒打完……。如何調整T&T新手團的遊戲時間,真是讓人苦惱。所以這次我採用第三種方式:讓T&T新手但戰棋經驗豐富的Fraser玩軸心,然後教他海獅作戰(登陸英國)的一些訣竅。讓另一位經驗更淺的新手玩盟軍,我也教他一些盟軍前期的重點。這樣應該可以讓遊戲不這麼一面倒,也不這麼冗長:P。
前兩年三方都沒有宣戰或侵犯中立;軸心第一年就打出三張西班牙外交牌,雖然被盟軍打消一張,但軸心第二年又加碼買了一些外交牌,順利讓西班牙變成衛星國。我覺得相當不妙:盟軍第一年尷尬的只買兩張投資牌,完全沒有提昇工業。西班牙變軸心的衛星國,盟軍基本上該放棄法國了。但盟軍前兩年的補兵,還是補在法國……和直布羅陀?!這讓我心中暗暗叫苦。
38年,萬事俱備的軸心國終於發動進攻:先攻下低地國,再對盟軍宣戰,進攻巴黎與直布羅陀。不意外地,法國在38年滅國。因為盟軍防守不力,蘇聯雖然前兩年還是在巴庫補兵,但之後補兵的重點,馬上就轉移到波蘭邊界。39年時,蘇聯已經開發了火箭炮兵與重戰車。如果正面和軸心交戰,應該不會落於下風……。前提是盟軍要能夠挺住軸心的進攻,我可是教過Fraser如何海獅啊XD!
39年,準備萬全的軸心終於要登陸英國。雖然英國有先派艦隊守住北海,但這隻艦隊是從英國北部的格拉斯哥出海,一看就知道不是起始配置的4CV艦隊。軸心派了6CV艦隊出擊,很快搶下北海海權。接著就兵分兩路,登陸倫敦與格拉斯哥--軸心早早就開發了登陸艇,很快就運送了相當數量的步兵到英國本土。並在39年秋天,消滅了格拉斯哥的所有英軍陸地單位。此時軸心國生產力15,盟軍生產力8,可說是絕望的生產力差。
蘇聯眼見英國猶如風中殘燭,當然想儘快進攻德國本土、壓制軸心。但關鍵的波蘭,一直沒有轉成蘇聯的衛星國:波蘭已經有蘇聯的影響力,蘇聯每回合也都有買行動牌,想對波蘭外交。但軸心幾乎正好也都有波蘭外交牌,雙方一直在波蘭外交拉鋸。蘇聯只好先攻下芬蘭和波羅地海尛國,並於39年秋天對軸心宣戰,進攻柯尼斯堡。
進入40年,大家都有遊戲很可能會在今年結束的覺悟了。盟軍只能在加拿大生兵,再千里迢迢送到英國。軸心國則10點補兵、5點買行動牌。蘇聯也買了一些行動牌,希望能把波蘭變衛星國……有兩張,但軸心也有一張!蘇聯還是得自己打波蘭。沒想到奇蹟發生了:軸心國竟然沒有春季行動牌!這讓軸心與盟軍,爭取到寶貴的一季。40年夏天,蘇聯進攻波蘭,但就差一點命中,沒能攻下華沙。40年秋天,蘇聯終於攻下華沙,同時派遣部隊登陸丹麥和軸心的次要首都:魯爾。但關鍵還是軸心是否能攻下倫敦--倫敦只剩三點陸軍戰力,而德軍步兵開火有8骰,期望值是4啊!
……結果Fraser只骰出2個命中,盟軍脖子還剩下一層皮。
41年春天,先動的蘇聯攻下軸心國次要首都魯爾,同時從波蘭進軍柏林。靠著火箭炮兵先開火的淫威,柏林的防禦對蘇聯並不算很堅強。再一季,蘇聯就能從魯爾與華沙兵分兩路,攻下柏林了……!但軸心的進攻,還是消滅了倫敦最後一個陸軍單位。41年春天,軸心國攻佔巴黎+倫敦兩個首都,獲得軍事勝利。
這場蘇聯只差一步就獲勝,有點可惜。畢竟德軍已經登陸英國本土,若非軸心40年少了春季行動牌,加上40年秋季爛骰,否則遊戲會更早就結束。檢討整場,我覺得39~40年犯了不少錯誤,而最大的錯誤是--沒有毅然決然地進攻波蘭。因為蘇聯在波蘭有一點影響力,38年後蘇聯開始買行動牌,也都有牌能在波蘭放影響力。所以蘇聯一直很想把波蘭變衛星國……但這談何容易!軸心正好也都有波蘭的外交牌,讓蘇聯的計畫在39、40年的政治階段都失敗。最後蘇聯是40年夏天才進攻波蘭,但為時已晚。
也因為執著於波蘭的外交,蘇聯39年犯了一個錯誤:把唯一一張夏季行動牌,當外交牌打掉了。不論如何,都應該要保持三季的行動牌在手。當德軍在39年春天取得北海的海權、39年夏天登陸英國,蘇聯就該不顧一切的進攻波蘭了。這場蘇聯39年是春季進攻芬蘭與波羅的海尛國,秋季對軸心宣戰、利用海軍切斷柯尼斯堡的補給。但如果蘇聯39年保有三季的行動牌,春天就進攻波蘭的話,理論上夏季就能攻下華沙。如果軸心還是全力進攻英國,就依照原訂時程、39年秋天對軸心宣戰。利用海軍切斷柯尼斯堡的補給,然後進攻柏林、魯爾和丹麥,如此一來,就能避免40年英國被攻陷的危機。如果德軍全力回防,或許蘇聯無法立即攻陷柏林與魯爾。但至少可以阻止軸心立即獲勝。
這場遊戲結束後,有和Fraser討論一下之前我玩T&T的經驗。Fraser提出一個問題:T&T要嘛軸心快速海獅獲勝,要嘛拖到後期、軸心被夾殺而毫無勝機。那最近的場次,是快速獲勝比較多,還是長期戰比較多?思考一下……是快速獲勝比較多!
隨著遊戲經驗的增加與玩家之間的討論、經驗分享,軸心玩家發現海獅作戰是獲勝的捷徑,也慢慢開發出布局海獅作戰的定石。依照這個定石進行,如果盟軍沒有正確地做出對應,且蘇聯沒辦法夠快地威脅軸心,當軸心陸軍登陸英國本土,並且撐過一年的生產階段,盟軍幾乎就必輸了。像這場盟軍前期沒有提昇工業,補兵也不是補在真正重要的地點,沒有提前對軸心宣戰,沒有開發海軍雷達(軸心有),沒有派海軍主力佔住北海……。當這些錯誤同時發生,任憑蘇聯怎麼努力,可能都無法阻止軸心的軍事勝利。
話說回來,收到T&T二版後,我還沒使用過盟軍,和有經驗的軸心國玩家對戰過!前陣子有些高雄玩家,甚至在討論36年軸心就對盟軍宣戰,不顧法國、直接登陸英國的可能性。我覺得這個方式風險太大……但面對現在主流的軸心早攻打法,下次應該玩盟軍,看看過往的經驗能否順利對應。之前我玩盟軍,可能是軸心玩家經驗尚淺,法國幾乎都不會陷落。這顯然不符合我後來的遊戲經驗:只要軸心全力打,一定可以攻陷法國。我甚至有點想再solo一次、和去年的這場一樣。現在的主流盟軍策略,不論台灣或日本玩家,幾乎都認為36年盟軍就要主動對軸心宣戰。雖然這可能讓蘇聯漁翁得利,但考慮到被軸心宣戰奇襲的風險,盟軍還是該主動宣戰,降低軸心早攻獲勝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