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09 「幕末京都騷亂」戰報

遊戲BGG連結,這場我扮演新撰組。點擊照片會進入相簿,能看原尺寸照片。

距離上次玩 COIN,已經超過三年、是我開始寫這個 blog之前了。熟識我的人,都知道我有「反 COIN大將軍」這個稱號(認真),原因在於我之前的 COIN對戰經驗,多半不太理想;我玩過安第斯深淵自由古巴火湖,除了古巴比較輕快、遊戲體驗比較好,另兩款都讓我覺得很冗長、一直做重複的拉扯、勝敗常常取決於特定持續事件或時期結算出場的時間……,總之不是我的菜。不過我也不會永遠拒人於千里之外 ── 隔了三年,我又有一點動力來嘗試 COIN了。剛好朋友買了好幾年的 GJ#61:幕末京都騷亂(以下簡稱幕末 COIN)還沒開過,就由懂日文的我來讀規則,帶另外三位熟悉 COIN的朋友,一起進行遊戲。

幕末京都騷亂的作者是近藤友樹,之前我玩過很多次的「幕末冷戰」「信長後繼者」也是他的作品。他相當擅長根據自己的主題,適度修改其他遊戲的機制、與之搭配:以冷戰熱鬥的後續遊戲來說,我覺得其他幾款幾乎只是換皮遊戲,唯獨幕末冷戰的遊戲風格與趣味,跟本家冷戰熱鬥很不一樣。信長後繼者我更是覺得比本家後繼者好玩且容易上手,……我一直都還搞不太懂本家後繼者到底戰鬥是怎麼結算的、很不直觀(汗)。所以我對幕末 COIN有些期待;尤其它只有 32張牌,至少不會有惱人的冗長感。

這場我扮演新撰組,另外三家分別是會津藩、長州藩與攘夷志士。前兩家同盟,後兩家同盟。


第一張時期牌剛結算完的盤面。開局會津執行事件,增加了新撰組與見迴組的數目。新撰組也派出隊士,控制了左側的西陣、壬生與上京。攘夷志士在上京、長州在禁裏分別配置了一個政治駒(相當於 COIN的基地),而正當會津要從二条城派出藩兵與見迴組到禁裏的時候……,竟然就開出了第一張結算牌「文久政變」!這張的效果,會根據禁裏是佐幕控制還是攘夷控制,移除對手的政治駒。部隊最多的會津還沒派出部隊控制禁裏就結算,因此痛失一個政治駒。


第二張時期牌剛結算完的盤面。新撰組靠著特殊行動「密偵」配合一般行動「攻擊」的組合,一舉掃平上京的攘夷志士與政治駒。會津將二条城大部分的藩兵與見迴組,都調往禁裏。攘夷志士在禁裏配置了第二個政治駒,長州更是將禁裏的藩士全部轉到行動面,在禁裏配置到三個政治駒。但轉成行動面,反而讓會津的部隊可以直接攻擊:藩兵加上見迴組,一口氣全滅了禁裏的長州藩士與政治駒。這是重大的失誤!此時新撰組控制了五個區域,距離立即獲勝只差控制祇園……,但這是最近也最遙遠的距離。攘夷志士因為不想付維持費,時期結算時也自願移除下京的志士。


遊戲結束時(第四張時期牌結算完)的盤面。第一、第二張時期牌都出得非常早(都是洗牌小堆第一張就出),但第三張時期牌卻是那個洗牌小堆倒數第二張才出 ── 這代表有個非常長的第三時期。藉著第二時期剛結束時,佐幕在禁裏的優勢,會津在禁裏配置了兩個政治駒。但集氣兩個時期的長州,也終於動員了 15隻藩兵。隨後移動藩兵到禁裏,協同藩士與志士一起攻擊,一口氣全滅了禁裏的會津藩兵與見迴組。這個打擊幾乎宣告會津毫無獲勝機會了。

在長州與會津鏖戰的同時,攘夷志士在禁裏配置了第三個政治駒,祇園配置第二個政治駒,下京配置一個政治駒 ── 攘夷志士已經將六個政治駒都配置到場上,達到獲勝門檻了!但下京同時有新撰組與見迴組,因此新撰組先「密偵」+「攻擊」,會津也執行「攻擊」,有驚無險地消滅下京的攘夷志士與政治駒。

因為第三張時期牌出來的很晚,算了一下剩下的牌,第四時期只會出一或兩張事件牌,就會開出最後一張時期牌、結束遊戲。結果兩張事件牌後開出最後一張時期牌「長州征伐」,四家都只剩最後一個行動。最先行動的長州藩,就將藩士與志士四散到各個區域搶控制:如此一來就能在時期結算時,在自己控制的區域提昇支持度。最終沒有人達到立即獲勝條件,攘夷 ─ 長州 ─ 新撰組 ─會津的分數,分別是 -1 ─ -3 ─ -4 ─ -8,最接近獲勝門檻的攘夷志士獲勝!

久未玩 COIN,這次的遊戲感覺還OK:含一開始帶規則,大約是三小時~三個半小時。如果大家都熟規則的話,三小時內結束不是問題。我的感想:就是一款 war party game:P。這樣的遊戲時間,還在我可以接受的範圍。遊戲的風格與過程……就 COIN。眾人互相拉扯,就算是同陣營的戰友,另一方快獲勝時,也會三家合力對付第一名。跟之前玩過其他 COIN最大的不同之處,我覺得是玩家行動偏強、事件效果偏弱。之前的遊戲經驗,一些強力持續事件出現的早晚,會對勝敗有很大的影響。但幕末 COIN的事件效果偏弱:常常事件的效果,跟自己的行動差不多。但自己執行行動的話,可以用一般行動配特殊行動的 combo,這明顯比事件效果強大。執行事件的誘因,往往只有不用花錢,而不是能做到一般行動無法達成的效果。

這場會津藩與新撰組都各有執行一個永久性的持續效果事件「松平容保」與「監察山崎烝」,這兩個事件的效果,會強化會津藩配置政治駒與新撰組「密偵」特殊行動。但對遊戲勝利的影響,其實微乎其微。因為玩家行動偏強、特別是一般 + 特殊行動的 combo非常強力,所以勝敗基本上跟特定事件的效果或出現早晚無關,幾乎都是因為玩家自己行動的選擇所造成的。

這場進入第三時期後半,攘夷志士的領先態勢就蠻明顯,率先達到配置六個政治駒的獲勝門檻。最主要的原因,當然是因為攘夷在禁裏配置了三個政治駒 ── 理論上禁裏應該是會津與長州的角力場,攘夷比較難介入。但因為第二時期長州的失誤,讓自己的政治駒一下子被拔除三個,才讓攘夷志士有機可趁。要移除掉攘夷志士在禁裏的政治駒,其實也不難:長州可以主動移走禁裏的攘夷志士,如此一來沒有志士保護,會津就可以用見迴組消滅政治駒……。且慢,「見迴組」?他們早就在稍早長州藩兵衝進禁裏大屠殺時(?),全部被消滅啦!所以第三時期儘管另外三家已經察覺到攘夷的優勢,仍然無法有效地讓他遠離獲勝門檻。

以四個陣營的能力來說,我覺得會津真的很弱:竟然要兩個見迴組才能偵查一個隱藏的志士或藩士,而且其中一個見迴組還要回到二条城!因為會津藩的資金無限,一開始還覺得會不會太強?後來發現行動能力低落:以自己的能力,要保住禁裏的控制,都不見得有辦法。不過開局會津的單位最多,如果能快速在禁裏配置多個政治駒,感覺有機會在二時期獲勝。新撰組的行動最單純,基本就是移動 ─ 探索 ─ 殺人。但新撰組單位實在太少,幾乎不可能達成立即獲勝條件;這點連 GJ雜誌的分析都有提到。行動能力也不算特別強:如果把會津當成 COIN的政府,新撰組當成偏政府的右翼部隊,竟然沒有行動,能直接消滅潛伏狀態的志士/藩士,這真的太遜了。

長州是典型越後期越強的勢力:一時期結束前,不能動員藩兵,二時期結束前,不能移動藩兵。但坦白說,因為新撰組單位少、會津藩能力弱,光靠長州的藩士,前期也有機會取勝。以這場為例,如果長州沒有太急於在禁裏配置政治駒,哪怕是只留下一個潛伏長州藩士,長州的三個政治駒也不會被見迴組消滅,有機會二時期結束時獲勝。三時期長州的爆發力非常強,「藩兵移動」+「攻擊」的 combo,幾乎可以一次掃除禁裏的會津部隊。除了少數事件,會津卻毫無辦法,減少長州在洛外累積的藩兵,這真是太爛了吧!攘夷志士我覺得是能力最強的勢力,最大的缺點是經濟力低落。可以在任意地點生潛伏志士,我覺得是太強勢的能力:一個一般行動,卻要新撰組用兩個一般行動或一般+特殊行動各一個,才能抵銷。而且新撰組的行動如探索,還要擲骰判定是否成功。如果攘夷跟新撰組在一個地區單挑、雙方部隊數差不多的話,除非集齊五個以上新撰組,攘夷的政治駒幾乎不可能被消滅。而且說攘夷錢少,他的特殊行動也可以跟長州爸爸拿錢,其實也不會真的缺錢到無法行動。

身為反 COIN大將軍,我還是要好好講一下我覺得幕末 COIN的缺點:首先是行動的重複感,因為大部分的單位,都有辦法留在場上、並非強制要回根據地,所以時期結束部隊全部回家,下時期一開始又要重新把部隊開出來這個讓我詬病的重複感,在幕末 COIN比較少。但因為這場玩行動最單純的新撰組,行動的重複感頗為強烈,基本上就是一直探索→砍人。三個小時的遊戲時間是剛好,更久的話就會覺得沒啥變化。其次還是時期牌出現的時間點,對勝敗的影響太大。第一張時期牌超早出,對會津打擊太大,一來一回至少有四個行動差。第三張時期牌又超晚出,讓長州可以慢慢集氣累積藩兵,打一波大的直接翻盤禁裏,會津卻空有無限的錢但沒有時間,來不及從這個傷害彌補回來。這讓會津沒有部隊可以調度,最後一個行動等於完全無用。……所以說就是個 war party game,三小時嬉哈體驗、享受情境,不要對勝敗過分在意:P。

另外一個我覺得不好的點:這場最後攘夷最接近勝利,唯一克制他的方法……,竟然是長州藩把攘夷志士移走,讓新撰組跟見迴組殺政治駒?!這種太超乎常理、完全只會在遊戲出現的狀況,我覺得不是很理想。若用實例來比喻,就像是長州把坂本龍馬的護衛都支開,然後密報見迴組與新撰組,讓他們去寺田屋斬殺龍馬。前面有提到我覺得攘夷志士的能力太強,會津與新撰組兩家合力,都很難消滅由四個志士保護的禁裏政治駒(新撰組揭露一個地區全部潛伏志士的特殊行動「密偵」,沒辦法在禁裏使用)。同陣營的玩家背叛,才能由敵陣營打消的優勢,我覺得不是很好的設計。追根究底,還是會津跟新撰組的行動強度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