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BGG連結,這場我扮演盟軍。點擊照片會進入相簿,能看原尺寸照片。
2019年的第一次開戰:Hitler’s Reich!其實一開始沒有預期會開這款……因為我根本不知道遊戲主有買!之前聽過另一位台北戰友,轉述的網路評價:愚昧的卡牌遊戲。遊戲主也坦白跟我說,他第一次玩的遊戲體驗不太好。但這款去年新出的二戰歐洲戰場CDG,怎樣都想試試看……!就由遊戲主帶教學,讓我體驗這款遊戲。
這場我扮演盟軍。一開始完全掌握不到這款遊戲的要領,就想說先提昇手牌上限。軸心也是差不多的想法,所以盟軍一直爭取「戰時生產」與「支援船團」這兩個提昇手牌上限的事件,軸心也爭取「戰時生產」與「狼群戰術」這兩個增加手牌上限/減少盟軍手牌上限事件。41年軸心發動巴巴羅薩(規則給軸心的初期進攻優勢),但擲骰不是很好,只攻下烏克蘭與克里米亞,白俄羅斯、波羅的海三小國都還在蘇聯的控制下。
進入42年一會的盤面。盟軍與軸心把手牌上限提升到10/11,軸心前一年攻下烏克蘭與克里米亞。
之後雙方陷入一陣僵持:軸心攻下了南斯拉夫與希臘、佔領巴爾幹全境,同時也派遣艦隊至英吉利海峽,雙方在此發生一些戰鬥。因為盟軍的目標,是44年發動大君主行動與巴格拉季揚行動,這兩個分別從東西線進攻的大攻勢。故在此之前盟軍沒有什麼進攻,只是被動防守,並多爭取一些戰鬥加成的事件牌到自己的盤面。
44年一開始的盤面。軸心攻下了南斯拉夫與希臘,同時將巴黎與柏林要塞化。盟軍則在英吉利海峽,配置了一隻艦隊。
44年盟軍達成大君主行動的條件,系統也給盟軍一個大禮包:可以把牌庫中任意數目的大點數牌,拿到自己手上。盟軍沒有想太多,直接發動大君主行動與巴格拉季揚行動……!不過第一次玩的盟軍沒有掌握到遊戲要領,並未配置足夠的戰鬥加成事件。相對軸心在法國的戰鬥,本身就因控制較多相鄰地點而有加骰,還有「倫德斯特」「黨衛軍」等可重複使用的戰鬥加成事件。盟軍登陸諾曼第失敗,巴格拉季揚行動也只搶回克里米亞。考慮到遊戲結束時,盟軍若沒達成Sudden Death勝利條件,就是軸心獲勝。盟軍看起來沒有任何機會取勝,決定投了認輸。
初玩感想:愚昧的卡牌+擲骰遊戲(被毆)。我覺得本作有一些有意思的概念,但真的過度抽象,抽象到我覺得「怪」的程度。之前玩的迷你二戰也相當抽象,但至少是個合理的抽象呈現。Hitler’s Reich整體的遊戲呈現,卻讓我覺得頗有改進的空間:遊戲中大多數的行動,都是雙方出一張牌、各擲三顆骰加總比大小,來決定成功與否。進攻這樣結算也就算了,連是否能執行事件牌都是用這個方式來比拼,感覺沒有什麼道理可言……?遊戲設計讓我尤其不喜歡的一點,是遊戲一開始,玩家就必須要看過所有事件牌--因為想爭取哪些事件牌,完全是自己選的。這徒增初學者的負擔,但事件強弱與效用落差不小,不先看牌等於自己放棄優勢。作為理性思考策略的玩家,說什麼都不行不看牌亂選。
因為是在規則不太熟悉的狀況,進行的第一場遊戲,我當然覺得自己的策略有非常多改進的空間。比方說我常常早早就換牌、把手上多張小牌換掉。但因為兩家重洗牌庫,就會讓遊戲推進到下一年,進行換牌其實是減少了雙方行動的次數。這對要達成立即獲勝條件才能勝利的盟軍來說,不見得是好事--因為軸心只要拖時間就能贏。感覺盟軍應該多進行一些不需要擲骰判定、出牌就能執行的行動,比如說要塞化、配置艦隊。一些對之後戰鬥有用的事件,也可以隨便出張牌、拼一下骰,看能不能成功爭取。尤其是每個行動輪都可以重複使用的戰鬥加成事件,對於盟軍後半的反攻非常有幫助。
進攻時控制相鄰地區多的一方,可以多擲一骰,感覺盟軍也可以更早在有利的區域發動進攻,例如巴爾幹半島與斯堪地半島,不見得要等到44年。如果我對規則沒有理解錯誤,先拿下巴爾幹半島、多控制相鄰區域,也可以讓軸心更難以進攻蘇聯;說真的我還是覺得這遊戲的戰鬥抽象到莫名,沒有任何補給、聯絡線的概念。雖然成功機率不高(軸心會多擲一顆骰),盟軍可以遊戲一開始就嘗試從南斯拉夫進攻奧地利、甚至進而進攻柏林……?連起始配置,盟軍從南斯拉夫進攻保加利亞都會比軸心多骰,我都覺得很不可思議、太偏離史實了吧!
遊戲主對這款遊戲的定位,我覺得有個頗為中肯的評論:不知道是想賣給哪種目標客群?對新手來說,我覺得要先看幾十張事件牌負擔太大。也因為遊戲機制很抽象,為了要切合史實,遊戲設定了不少特定條件的特殊規則甚至特例。比方說44年一開始,讓盟軍可以把牌庫中的大點牌直接拿到手上就是一例。對初學玩家來說,這些特規也不太容易掌握。但對老手來說,這款又抽象到根本不像戰棋遊戲。戰鬥結算本身,也沒有太多樂趣。其實我初玩的感想,跟「補通大師:1914」類似。我覺得是一個新手沒辦法規劃策略,老手又覺得不夠有趣的遊戲,甚至兩相比較,Hitler’s Reich還更糟一些。在規則完全熟悉的前提下,我會願意給這款遊戲再一次嘗試機會。但不論如何,Hitler’s Reich都不會是我心目中、值得推薦給其他玩家的遊戲(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