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11 「Triumph & Tragedy」戰報

遊戲BGG連結,這一場我扮演西方盟軍。點擊照片會進入相簿,能看原尺寸照片。


37年一開始。土耳其在前一年變成軸心國的衛星國,蘇聯攻下波斯。


39年一開始。前一年軸心國又將波蘭變成衛星國,蘇聯主動對軸心國宣戰,進攻波蘭東北部。


39年結束。軸心國與蘇聯口頭協議停戰,蘇軍撤回聖彼得堡。


41年一開始。軸心國連續吃下數個巴爾幹半島有資源的小國。


41年政治階段結束。盟軍在美國放了兩點影響力,確保42年美國會成為盟軍的衛星國。


42年。蘇軍與德軍再次於波蘭東部交戰,蘇聯從海路偷佔華沙。


44年一開始。英軍攻下挪威與丹麥。美軍登陸法國,並且攻下葡萄牙。為了防範盟軍,德蘇二次停戰,德軍調到西線防守,並對盟軍宣戰。


44年政治階段結束、春季階段三家出牌。西班牙變成軸心國的衛星國,


45年新年階段。盟軍揭開和平紅利與祕密開發的原子彈LV1與LV2,宣告立即獲勝。


最終盤面,各家把所有木塊揭開。

這場一樣有用部份二版規則:直布羅陀起始1CV英國要塞,可在加拿大生英國單位。盟軍開局還是和往常一樣,三點在法國補兵,四點買投資牌。蘇聯第一年就在巴庫補兵,要打波斯的意圖很明顯。

第一年(35年)的外交沒啥特別的,但第二年就天翻地覆:軸心國把奧地利和土耳其都變成衛星國。土耳其超級肥又靠近蘇聯次要首都巴庫,這讓蘇聯極為緊張,佔領波斯後,就快快回防,沒有打算進一步進佔印度。因為第一年蘇聯就在巴庫補兵,所以盟軍也在波斯/印度交界的喀拉蚩生了1CV要塞,讓蘇聯無法在宣戰的同一季,馬上打進德里。

第三年(38年)軸心國再接再厲,把波蘭也變成衛星國。這讓蘇聯從極為緊張變成超級緊張:軸心國靠著外交在土耳其和波蘭空降了各三單位、共6CV,而這兩國都能直接威脅蘇聯的次要首都。蘇聯終於按耐不住,主動對軸心國宣戰,然後兵分兩路同時進攻土耳其東側和波蘭東側。蘇聯和軸心都已經開發出火箭炮兵,所以雙方都沒有科技與宣戰當季的突襲先攻。土耳其只是試探性攻擊,蘇軍馬上就撤退。德軍與蘇軍在波蘭東北部持續增兵,對峙持續了一整年。

39~40年,因為德蘇交戰,盟軍的發展沒有受到太多阻礙。只有在第二年的時候對應蘇聯在巴庫補兵,在印度花了三點補兵,然後有被軸心與蘇聯拔掉一些美國的影響力。政治階段結束,盟軍的生產力已經升到13,和軸心與蘇聯平起平坐:軸心國因為資源只有11,生產力反而是三家最低的。有鑑於此,德蘇決定先停戰,蘇聯主動把部隊撤出波蘭東北部。趁著這個空檔,德軍趕快去打東南歐有資源的國家如匈牙利、南斯拉夫、羅馬尼亞,其中匈牙利和羅馬尼亞還是蘇聯已經有外交影響力的盟國:P。

這段時間,盟軍開發了原子彈LV1(祕密開發)與火箭炮兵(一張是用拷貝其他玩家已經開發的科技)。因為和平紅利抽得不錯,六片拿到了五分,盟軍打算用經濟獲勝:生產力衝到19,分數片與原子彈六分,就能25分立即獲勝。軸心與蘇聯停戰後,兩國有些餘裕針對盟軍:美國的影響力被全部拔掉。這迫使盟軍下一年一定要多買一些行動牌做外交:盟軍的打算是41年結束時,要在美國放兩點影響力。軸心國把義大利的海軍開進地中海,感覺軸心國也在找機會對盟軍宣戰、用封鎖來中斷盟軍的貿易路線。

第七年(41年),盟軍為了要在美國加回影響力,買了六張行動牌。加上前一年軸心國侵犯中立,讓盟軍多抽的行動牌,盟軍手上有三張牌可以在美國放影響力,應該可以在美國放兩點進入42年……吧?同時要應對地中海封鎖,在法國南部的馬賽生了海軍。這一年蘇聯買了相當多外交牌,把瑞典變成衛星國,並且出了一張美國外交。幸好軸心沒有美國外交牌,讓盟軍打完手上全部的美國相關外交牌後,影響力增加到兩點。

蟄伏兩年,41年德蘇戰事再起:蘇軍再次主動進攻波蘭東北部,並且趁著波蘭的德軍全部去馳援、空出華沙的機會,一個位於聖彼得堡的部隊,從波羅的海佔領華沙,並且另外派兩個部隊進攻波蘭東南部。如果把這裡的德軍消滅,蘇軍可以一次讓波蘭東北部與東普魯士的德軍全部斷補!……結果關鍵的一戰德軍骰得很好、蘇軍爛骰,沒能完成這個包圍網。華沙隨後就被德軍打回來。盟軍這一年終於出了第一張行動牌:把英國海軍開到北海、英國一個步兵與裝甲移到法國、馬賽的兩個法國海軍開到馬爾他。

42年美國成為盟軍衛星國,盟軍手上七片和平紅利共五分。然後在政治階段,盟軍又湊到了一對原子彈LV2,這樣已經有穩當的七分了!這時候盟軍是工業18、資源15、人口16,如果把資源與人口都衝到18,下一年的新年階段就能立刻宣告獲勝。盟軍的計畫是用英軍打下挪威與丹麥,獲得2資源。美軍打南美或葡萄牙,再獲得1~2資源。然後法軍+登陸歐洲的美軍打西班牙,獲得2人口,這樣就能把工業/資源/人口都提升到18以上。這一年軸心國與蘇聯持續在波蘭與羅馬尼亞交戰,盟軍進攻挪威,但骰運不是很好,沒能在同一年拿下丹麥。

進入43年,美軍增援第二波。軸心國和蘇聯當然留意到盟軍現在是最強大的一方。為了阻止盟軍可能打下兩個軸心國首都、獲得軍事獲勝,德蘇又一次在波蘭停戰。德軍把大部分的部隊都調動到德/義與法國的邊界,防範盟軍可能的進攻。並且軸心國主動對盟軍宣戰:義大利部隊進攻馬賽,同時兩艘潛艇封鎖地中海。因為進攻馬賽的義大利部隊只是試探出擊,戰力不強……不過馬賽的法軍也只有1CV,一輪開火雙方都沒損傷。但盟軍隨即調動巴黎的美軍與英軍把義大利部隊擊退,同時用馬爾他的兩個法國海軍到地中海追殺義大利潛艇,辛苦了兩季終於打通地中海的貿易路線。雖然因為被宣戰的關係,盟軍沒能打下西班牙,但這一年攻下葡萄牙和丹麥,盟軍工業和資源都衝到18,人口還是16。

44年,軸心國在外交階段把西班牙變成衛星國……,但這正合盟軍的意!盟軍如果主動打中立的西班牙會侵犯中立,變敵人的衛星國就可以直接打、沒有任何懲罰。因為德軍主力都調防西線,蘇軍再次大舉進攻東歐。盟軍從葡萄牙和法國兩面進軍西班牙,之後又把北非的義大利殖民地:的黎波里攻下,人口升到19。順利在45年新年階段揭開和平紅利與LV1+LV2原子彈的七分,加上18點生產力,25分立即獲勝。

這場盟軍最大的勝因,是幾乎完全沒被軸心與蘇聯攻擊。通常蘇聯拿下波斯後,攻下印度是遲早的事。但因為土耳其與波蘭都被軸心國變成衛星國,這不只是芒刺在背,而是刀子都快架到喉頭了。表面上德軍拿下土耳其與波蘭的時候,我驚呼這非常不妙,但其實心裡有在竊笑:軸心與蘇聯必然要開戰,這樣盟軍可以順利度過最弱的開局。因為軸心資源少,被宣戰後生產力陡降到11左右。就算德國有土耳其+波蘭變成衛星國的新增部隊,要攻下兩個蘇聯首都獲勝也很困難,最可能的狀況是雙方僵持不下。

其實我覺得軸心國是很有機會贏的:軸心被宣戰之後,因為資源實在太低,要趕快去打巴爾幹的資源小國。軸心國其實是在德蘇第一次波蘭停戰後,才想到要吃中立國。其次是軸心國其實有好機會進攻莫斯科:德蘇第一次波蘭停戰後,蘇聯在白俄羅斯完全不設防,德軍可以派兩個裝甲部隊走三步直接打只有一個單位的莫斯科(蘇聯最後有說,莫斯科其實只有一個2CV步兵)。之前德蘇交戰,我有看到德國有高戰力的裝甲單位。如果賭這一把失敗,軸心國還可以繼續打總共只有三個單位防守的基輔與敖德薩,基輔與烏克蘭總共有3資源2人口,如果軸心國想在和蘇聯的持久戰獲勝,烏克蘭的三個資源地區(基輔、敖德薩與卡爾可夫)一定要拿。

結束後我有和蘇聯玩家:龜龜聊一下。他也是蠻有經驗的T&T玩家,在他那團至少開過五次T&T了。他說在他的遊戲經驗中,軸心國從來沒有不攻下法國獲勝的。這點我頗為贊成:除非和平紅利或原子彈的投資牌抽得非常順利,如果軸心國沒有把法國滅掉,最後一定會被美國+英國+法國的軍力徹底壓垮。軸心國開局一定要做進攻法國的準備(不論最後是否主動打),現在我也覺得軸心國是玩起來最需要技巧與狀況判斷的勢力。如果我是這場的軸心國,蘇聯對軸心國宣戰的同一年,我會趕快調土耳其和中歐的部隊,去打東歐的小國獲得資源。軸心國太晚才做這個動作,至少兩年都受到低資源所苦。再來是如同上面所說,我會拼一波、用波蘭的兩個裝甲單位直接去打莫斯科,另外四個單位連通波蘭到莫斯科的補給線。如果軸心國能夠拿到前一季低順位+後一季高順位的行動牌,德軍面對蘇軍會相當於連續行動兩次。因為蘇軍單位最多只有3CV,就算莫斯科是3CV要塞,連續攻擊兩次還是很有機會攻下來。最後是面對美軍增援後的西線防守:因為低地國還是中立,丹麥只能一個陸軍進魯爾,洛林只能兩個陸軍進慕尼黑,其實不需要這麼多部隊防守。講白一點:到43年這個狀況,軸心國唯一的獲勝機會,就是對蘇聯取得軍事獲勝。西線再怎麼防守也不會贏,不如全力在東線一搏。當然了,戰略的失誤很難靠戰術的勝利來彌補,德軍要攻下兩個蘇聯首都,談何容易?放掉直接進攻莫斯科的機會,勝利的女神很難再對同一人垂青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