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 BGG連結。照片按右鍵在分頁開啟,可看到完整大小圖片。這場是拓荒場,我跟對手都是第一次玩這款遊戲。我扮演共黨,對手扮演政府。

第一回合結束時的盤面(最長七回合)。共黨開局主要把點數灌在地圖西南方的瓦希里島,想說瓦希里島建立組織的話,之後對三個工人/軍人區域建立組織時,會有有利的擲骰補正。第一回合共黨在杜馬(議會)佔了完全優勢,但因為計分骰的順序,政府反而在杜馬得分。此時政府+2VP。

第三回合開始一會的盤面,這回合進入中期。此時共黨比政府多控制六個區域,杜馬雙方五五波。

第四回合一開始的盤面。政府方打出了持續性的關鍵事件「WAR!」,刷分同時賺沙皇威望。共黨方扼腕嘆息——因為共黨手上有可以提前禁止「WAR!」打出的事件,但卻沒看清楚事件效果,先當成點數打掉了。共黨在瓦希里島建立組織,政府則在杜馬的激進派建立組織。

第五回合開始一會的盤面。政府建立杜馬激進派的組織後,也建立兩個軍人組織。共黨在杜馬的溫和派因為幾個極端化擲骰的結果,幾乎完全潰滅。共黨也建立了杜馬激進派的組織,此時分數是 +5VP。

第六回合開始一會的盤面。政府建立了杜馬溫和派的組織,共黨則建立一個工人組織。此時共黨控制區域比政府多 3,杜馬計分則是政府領先。因為共黨在杜馬的溫和派影響力很少,好幾次計分共黨溫和派的影響力被扣光,讓政府額外拿分。此時分數是政府 +12VP,有機會衝擊 +20VP的立即獲勝。

第七回合剛開始、同時也是最後一回合的盤面。此時政府在控制區域數、組織數、世界事務與杜馬計分都佔優,分數 +9VP。

第七回合結束,同時也是遊戲結束時的盤面。共黨大量建立組織,並且執行了有多少共黨組織得多少分的玩家事件。靠著列寧事件,沙皇威望持續降低,終於在這回合降到 0,沙皇退位組成臨時政府。此時政府在地區數目、世界事務這兩項領先,共黨則是組織數目與杜馬領現。此時政府方是 +10VP左右,共黨心想獲勝無望……。沒想到之後一個事件政府方要同時骰四種計分骰,卻骰出了三個組織計分(相當於四骰兩個六、一個四到六、最後一個無關),讓共黨額外拿了 8VP。考慮到效忠政府的部隊更多,共黨並未發動十月革命,而是就走到最終計分。最終分數正好 0VP,但平手政府獲勝!
這場真是……敗之不武 XD。最終計分 0VP平手惜敗,感覺是大激戰。但考慮到遊戲的過程與自己的失誤,其實應該要是慘敗:途中若政府+20VP sudden death獲勝,我一點都不意外。畢竟是因為最後一回合計分骰好運,多了兩次 -8VP的組織計分,才讓共黨扳平。這場自己的兩個失誤:(1) 開局不該把點數投注在瓦希里島,如果目的是要幫助相鄰的三個軍人/工人區域建立組織,那直接把點數用在這三個軍人/工人區就好。(2) 太快放棄杜馬溫和派,幾乎都只有少少捕到兩點影響力。但杜馬計分會伴隨極端化擲骰,此時杜馬的極端派影響力高漲,幾乎每次極端化擲骰,都會讓溫和派轉向極端派。而極端派的影響力被清空,每次計分/選舉都會額外讓對手得兩分,我就形容我是一直被拷打。(3) 中期(大戰階段)沒注意到政府關鍵事件「WAR!」的效果,沒有提前打出能禁止「WAR!」的事件,政府因此賺分並加威望,同時擴張了軍人區的影響力。
革命序曲(Prelude to Revolution)的初玩感想……,我覺得不如近年另一個性質有點類似的大作「Imperial Struggle」XD。當然 Imperial Struggle是超級大作,但當天聚會剛好隔壁桌有人開 Imperial Struggle,所以這就是我最直接且真實的感觸。當然革命序曲有他的趣味性,而且明顯可以感受到遊戲前中後期風格的轉變:先是擴張控制,接著建立組織,最後衝分收官、看要推倒沙皇還是十月革命,或者走向最終計分。但這一場的感想,覺得策略似乎太直觀了?幾乎都是先把能夠一點放一影響力的區域,放到自己領先,之後就在杜馬放溫和派影響力(要花兩點)。部分要花兩點甚至三點才能放一影響力的區域,就用放影響力的事件來衝破這個門檻(蠻多區域特定階段放影響力,需要特別多點數。過了這個階段,消耗點數又降低)。因為這遊戲跟冷戰熱鬥一樣,打出對方的牌會讓對方的事件發生,而且可以從公開區選牌來執行,所以還是有管理手牌的樂趣與策略成分。但如同前述,這場的感想是策略真的很直觀。或許換邊玩政府方,會有不同的體悟?還會想嘗試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