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 BGG連結。照片按右鍵在分頁開啟,可看到完整大小圖片。
這次聚會三人參加,因為有一位沒玩過三國戰記,且上次我玩這款至少是十年前了,就決定開我們三人都沒玩過的後期劇本:三國鼎立,我扮演吳國。
.
起始配置。遊戲從 T7開始,共進行六個回合,第 T12結束。
,
T9一開始的盤面。吳國一開始沒有主動進攻另外兩位玩家,而是讓孫權/孫亮父子,先進佔無人防守的九江與交州。吳國一開始選非忠誠武將時,選擇了在幽州的公孫淵,公孫淵的控制骰也好運控制了遼西(1/2機率)。蜀國則是先策反魏國位於京兆的王平、並讓孔明進攻京兆,魏國選擇守城但戰敗。不過魏國隨後就讓司馬懿領軍反攻,這輪戰鬥蜀軍骰運不好,王平、孔明與魏國的鄧艾都戰死。
因為魏蜀互打、吳國擴張順利,T7吳國的分數就取得優勢:魏國要比吳國+蜀國分數加總還高才獲勝,但單單吳國的分數就接近的魏國分數。因此 T8魏蜀先休兵,合力進攻吳國。蜀國進攻荊州西側的南郡,同時進攻涼州的安定,但控制擲骰都失敗。T8結束時,魏蜀吳的分數分別是 26:14:20,吳國最為領先。
.
T12遊戲結束時的盤面。中期因為吳國分數最領先,魏國與蜀國還是延續抗吳的路線:蜀國持續在荊州攻城掠地,武陵、長沙的控制逐步被姜維打破。T9魏國則是先後攻下了九江與盧江,甚至有機會進攻丹陽,達成控制兩個首都立即獲勝。但 T9結束的天命階段,魏蜀將領大量老死,吳國卻骰得非常好、幾乎沒有失去將領。T10一開始時,吳國的將領還有九人,等同魏蜀將領的總數。人多好辦事,吳國收復九江與盧江,陸遜+諸葛恪甚至北伐攻下豫州、丁奉北伐攻下徐州。雖然控制骰都沒有成功,但也讓魏國失去兩個精華地區的控制。
因為吳國將領太多,魏蜀一時難以正面與吳國交戰,只好互挖牆腳:蜀國攻入京兆,魏國攻入漢中,但控制骰都失敗。如果蜀國再控制京兆東邊的河南,也會達成控制兩個首都的立即獲勝,魏國不得不讓主力在此防守。T11吳國將領大量老死,領土擴張也到極限,魏國重新回到徐州,但也無力反攻由孫皓+全琮鎮守的豫州,只有蜀國的姜維靠著壓倒性的武將能力,還能進攻荊州的江夏、逼退此處的吳軍。回合結束時,魏蜀吳的分數分別是 64:45:59。魏國沒能超過吳國與蜀國加總的分數,吳國守住優勢獲勝。
.
這場我的地區控制與天命骰運非常好,第一回合就控制了交州、九江與遼西,比起始的地區控制多拿三分二軍糧。吳國的將領起始其實並沒有優勢:軍師智力最高只有3(諸葛謹),對比魏國司馬懿/司馬師父子智力 4,諸葛亮智力 5。但因為陸遜這個中期水戰最強的武將沒有早逝,且蜀國一開始是策反魏國的將領、隨後讓諸葛亮進攻魏國,沒注意到吳國分數最有優勢。魏國也不得不對應蜀國的進攻,沒能去控制擲骰相對容易成功的涼州。等魏蜀開始針對吳國,又很快遇到天命擲骰不佳、將領大量老死,吳國反而靠著諸葛謹老死後智力 4的諸葛恪登場,搭配陸遜與老死後替換上來的路抗反攻。最後三家都只剩四、五個武將可用,防守方連每個區域留一個將領防守都沒辦法,進攻方也是只能消除對方的控制,卻沒有多餘的武將留在新攻下的區域、直到控制擲骰成功。前面回合吳國先拿下的分數始終無法被追上,就這樣領跑到最後。
憑著之前的記憶,我覺得三國戰記第一劇本:群雄爭霸,比這次的第二劇本:三國鼎立好玩很多。從上面的戰報可以看出,三國鼎立劇本進入中期,就會苦於將領數目不足。從第二回合(T8)開始,幾乎三位玩家都是兵補得太多但沒有足夠的將來帶。三國鼎立劇本補充的武將非常少,對比群雄爭霸劇本幾乎每回合都會補三、四個人,不太需要擔心因為天命擲骰讓關鍵武將老死,自己就陷入進退不能的窘境 —— 但這個狀況在三國鼎立劇本非常常發生。受限於雜誌棋的 token數目,以及三國史實後期人才凋零,如果降低三國鼎立劇本天命擲骰的頻率/機率、讓將領不要這麼容易死亡,姑且不提平衡性,遊戲的操作性會提高非常多。
這個劇本另一個問題是玩家的行動數目太少:群雄爭霸劇本預設兩人進行、蜀吳同一人控,若要讓三人玩,則是把蜀吳分開兩個人控,但共用行動點數與軍糧。而行動點數是回合一開始魏國與蜀吳雙方擲骰,擲骰小的結果是蜀吳的行動點數,魏國則是蜀吳的行動點數+1。但三人劇本變成三家都擲骰決定行動點數,高機率會有一個人骰出 1/2。每回合大家只有一、兩個行動,會覺得根本沒做什麼事,回合就結束了。這場蜀國的玩家有提出一個建議:三人擲骰「中間」的數字成為蜀/吳的行動點數,魏國的行動點數則是再+1。也是姑且不論平衡性,遊戲的操作性會提高很多;這場除了兵力不足的第一回合,完全沒有人用策反 —— 大家行動點太少,連移動部隊都不夠了,哪有閒工夫去拚機率骰策反?
.
感謝各位的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