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 「凱薩:羅馬對高盧」(Caesar: Rome vs. Gaul)VASSAL 戰報+心得

凱薩:羅馬對高盧 BGG連結照片按右鍵在分頁開啟,可看到完整大小圖片。


日前一位日本玩家「蒼き臥竜」先生
看到我的凱撒:羅馬對高盧戰報,和我有一些策略討論。這位玩家也是凱撒的老手了,之前在 BGG分享過羅馬的策略,惠我良多。對戰前的討論,我們一致認為一版是羅馬比較強。但羅馬的策略細節,我跟他有一些不同的看法。就敲定 VASSAL約戰,好好交流一下:我扮演高盧,蒼き臥竜先生扮演羅馬。

註:蒼き臥竜先生已經先寫好從他視角的戰報了。我徵得他的同意,這篇直接引用他編輯好的圖片。

 


第一回合高盧的手牌非常好,有
17點以及「德魯伊」「奧迪反叛」兩張強事件。高盧的部落抽得也不錯,第一回合就抽到能威脅羅馬西南方的 20省部落。理論上可以用德魯伊移除奧迪省(19省)的所有羅馬影響力,再用奧迪反叛讓部落進場。不過起始羅馬抽到 2-2-4的強副將,理論上羅馬只要有三點牌,放兩個 IM+移動部隊踩點,就能阻止高盧打出奧迪反叛事件。羅馬第一回合很快大骰把 7省部落打到投降,完成了日耳曼征服,也用副將打通凱撒小徑。高盧在回合後半打出德魯伊,但羅馬手上正好有「克拉蘇援助」這個五點事件,直接放 4 IM同時啟動凱撒。高盧用強行軍配合 20省部落,移除了羅馬在西南方 21省的 IM。第一回合羅馬在凱爾特支配,拿下政治分 1VP


第一回合結束時的盤面。註:截圖時羅馬在本土的副將尚未移動到過冬地,稍後往南方走了三步。

 


第一回合雙方手牌抽得太好,第二回合平衡回來:羅馬
/高盧的手牌只有 13/12點。高盧這回合的部落增援,抽到 2/5兩個與羅馬過冬部隊鄰近的比利時部落。而這回合羅馬多張一點牌,正好用凱撒來圍攻部落……。沒想到這回合羅馬圍攻骰運極差,四次骰出 4以下、沒有造成傷害。因為攻城不順,羅馬不得不打出「日耳曼遷徙」事件攻城,卻沒有點數把 12省的空地補回 IM,高盧也趁這個機會大起義,把投降的 7/12兩省部落都叫進場。回合最後一動高盧使用議會空降點數,在比利時/凱爾特控制 3/4個省,且羅馬在西南方的 21省沒有 IM。就算羅馬最後一張是三點牌,也不足以讓羅馬拿下政治分……!沒想到羅馬最後一張牌是「我來我見我征服」,可以啟動凱薩與一個副將,再使用三點。凱薩把比利時翻成支配、副將移動到 21省並放控制,還是拿下 1VP政治分。蒼き臥竜也說若非有這張牌,羅馬是沒辦法得分的。

 


第二回合結束時的盤面,凱撒在
3省過冬,次回合應該打算遠征不列顛。

 


前兩回合雙方的手牌,出牌序由右到左。由上而下的四列分別是:羅馬
T115點)、高盧 T117點,以及最右邊兩張Surprise牌)、羅馬 T213點)、高盧 T212點)。

 


第三回合高盧手牌超好,高達
20點!因為牌庫差不多抽完、次回合要洗牌,雙方對對方的手牌大致有底。回合一開始抽部落,此時有三個省分部落增援會被羅馬阻擋(3/10/15)、還有 14個部落可抽,但高盧抽到的三個部落都可直接增援。羅馬果然在凱撒集兵後,渡海進攻不列顛。但羅馬明明可以用凱薩的移動力移除 IM,卻花點數放 IM,高盧就知道羅馬大概抽到「一個有自己 IM的省分,移除一個對方 IM」這個事件。隨後羅馬果然打這個事件,高盧就打出取消對方事件的反應事件。羅馬蠻訝異高盧竟然取消一點的事件,但因為羅馬有先多花一點放 IM,加上能多拖凱撒一個行動輪。且大致知道對方的手牌,覺得應該沒有更值得取消的事件了。這回合高盧抽到可在每個已經有自己 IM的省分,再放一點 IM的強力事件「團結高盧」,一口氣放了十個 IM。凱薩完成不列顛遠征後,回頭攻打 12省的部落。回合結束時高盧/羅馬在比利時/凱爾特控制的省分數目,分別是 4/4與 5/3,羅馬沒有獲得這回合的政治分。此時羅馬也只消滅了三個部落,進度明顯落後,高盧心想局勢大好,獲勝的機會非常大!

 


第三回合結束時的盤面。

 


第三回合雙方的手牌、出牌序由右到左,上列羅馬,下列高盧。高盧手牌超好,點數大且有數個強力事件:「高盧戰爭議會」「團結高盧」「阿萊西亞」以及取消對手事件的反應事件。

 


第四回合一開始高盧抽部落,此時剩
11個部落可抽,有四個部落增援會被阻擋(3/10/15/11西側),沒想到高盧連抽三個都是被阻擋的部落!這個機率大約 2.4%,兩個部落因此直接受損投降,局勢瞬間轉為對高盧不利。此時羅馬 8VP、共消滅四個部落,剩下三回合如果每回合政治分都拿 1VP,且再消滅四個部落的話,就能 12VP獲勝。羅馬的策略也轉趨保守:攻打凱爾特的部落、全力鞏固凱爾特的支配,不再進軍比利時。這回合雙方手牌點數都很大,都是 19點。高盧再次打出「團結高盧」,但被羅馬取消事件。羅馬這回合攻打已經被「阿萊西亞」強化的 16省部落,但羅馬這回合攻城骰運也不好,整回合只打下這個部落。

回合最後一動,高盧打出跟羅馬交換手牌的事件,抽到一張兩點牌。高盧心想就算最後抽到的是兩點牌,也能啟動比利時的領袖+使用議會的效果,放下 IM同時讓 10省的部落進場。沒想到高盧卻誤會了規則:戰爭議會的 IM只能放在空地,沒辦法直接翻羅馬的 IM!因為這回合的點數夠大,如果高盧早知如此,就會提早多花一點、把比利時的領袖往前走兩步。最後一動啟動他就會多 2移動力移除 IM,讓戰爭議會的部落進場。

 


第四回合結束時的盤面。

 


第四回合雙方的手牌、出牌序由右到左,上列羅馬,下列高盧。

 


第五回合高盧抽了一手糟糕的手牌,只有
11點。固然有些能用的一點事件,但在這個雙方都想儘量翻控制、高盧也不缺部隊的後期階段,純點數的大牌我覺得比能用事件的一點牌更有益。高盧第一動用事件,讓 18省的部落進場。這回合高盧有抽到「奧迪反叛」,因此 18省的部落也走進奧迪部落的 17省威脅羅馬。羅馬用凱薩先攻下了 9/14兩省的部落,這時陷入了長考:要用鄰近的副將拉比涅,以比較低的戰力與高盧部落野戰,還是把凱薩從前線拉回來全力防守?最後羅馬決定讓凱薩回防,高盧的兩個部落也撤回 18省、已經用「阿萊西亞」強化過的城鎮。羅馬決定讓凱撒與副將合兵,一起攻打 18省的城鎮——此時城內有兩個部落,如果攻城成功、一次消滅兩個部落,幾乎就分出勝負了。

因為羅馬大軍集中在 18省,比利時的領袖帶著兩個部落,配合日耳曼部族遷徙的事件進攻16省,準備發動大起義,將16省西側的投降部落帶進場。羅馬決定繼續攻打部落,累積了 1攻城點。這時反而高盧陷入長考:剩下的手牌分別是兩點與一點,該不該出兩點牌啟動比利時的領袖+大起義?想了一下決定把兩點牌留到最後一個行動輪,就只用一點牌啟動比利時的領袖,移除一個羅馬 IM。羅馬也陷入了長考:該阻止高盧繼續在 16省翻 IM,還是繼續攻打部落?考慮的結果是放棄攻打部落,用強事件「堅定北極星」啟動凱撒+使用三點,反攻回 16省。高盧攔截成功,但不意外的敗戰,兩個比利時部落被消滅,領袖撤回比利時。這時高盧最後一動的兩點,反而沒辦法做太多有意義的事,只能用其中一點啟動 20省的部落,移除羅馬在西南方 21省的 IM。結果羅馬最後一張牌是「羅馬賄賂」,翻轉一個第 9省的 IM,造成高盧兩點 IM孤立。為了打出這個事件,難怪羅馬會放棄攻打部落。此時凱爾特羅馬/高盧控制省分數是 6/4,羅馬獲得政治分 1VP。這回合一口氣消滅了四個部落,分數已經推進到 11VP,等於最後一回合羅馬只要再拿 1VP就會獲勝。

 


第五回合結束時的盤面。

 


第五回合雙方的手牌、出牌序由右到左,上列羅馬,下列高盧。

 


最後一回合,高盧要阻止羅馬拿
1VP非常困難,只能嘗試攻打羅馬本土。這回合高盧手牌不錯,先是打出了強事件「長髮高盧」,移除羅馬本土西側 V省的一個控制,凱爾特的領袖也帶領三個部落,攻入羅馬本土核心的 N省並放了兩個焦土。高盧在比利時西側的兩個部落,春季佈署都移動到東側,由比利時領袖帶領,凱薩也移動到比利時西側 3/4兩個省,攻打無人防守的城鎮,讓這兩個省的部落直接投降。同時讓副將拉比涅,帶兵回本土防守。因為本土羅馬野戰戰力+4,高盧識相地後撤。之後凱薩對 10省的部落攻城成功,野戰消滅了 17省北側的部落,但 13省的部落避戰成功退回城鎮(註:這個部落移動時不小心翻面,所以上圖這個部落是受損面,實際上無損)。高盧倒數第二動打出三點牌,讓比利時的領袖攻入 11省並發動大起義,也讓凱爾特領袖在羅馬本土 V省放一個焦土。最後一動再讓凱爾特領袖移除一個羅馬本土 V省的 IM,打破羅馬的省分控制。此時雙方在凱爾特的省分控制數是 44,羅馬在 21省沒有 IM且沒控制本土 V省。如果羅馬最後一張是三點牌,羅馬就會獲勝,兩點牌雙方要賭機率,一點牌高盧獲勝,結果如何呢?

 


……羅馬果然有留三點牌給最後一動,先放一個 IM多控凱爾特一省,再讓凱薩走到21省放一個 IM。羅馬在這回合獲得政治分 1VP,最終正好 12VP獲勝!

 


遊戲結束時的盤面。

 


最後一回合雙方的手牌、出牌序由右到左,上列羅馬,下列高盧。雙方都是
14點、羅馬有抽到兩張Surprice,算是強度相當。右下方是牌庫剩下的兩張牌。

 

這場真是熱戰,雙方打到最後一張牌才分勝負……嗎?當然不是這樣:從我的視角,羅馬最後一回合一開始就鎖定了勝利——羅馬就算沒拿到政治分 1VP,也可以消滅三個部落拿 1VP。羅馬確實也有實行這個策略,用凱薩積極找高盧部落野戰,但高盧避戰骰運太好:有一次羅馬打出避戰 DRM-2的牌,讓原本高盧兩骰總和 6就避戰成功,變成需要兩骰總和 8,結果高盧骰出 10。否則這回合羅馬攻打 10省部落、與 13/17北側省的部落野戰,就能拿下獲勝的 1VP。我玩高盧非常不喜歡進攻羅馬本土,高盧如果要進攻羅馬本土才能獲勝,就代表高盧已經輸了。最後一回合羅馬還有點數做一些沒有急迫性的預防行動,例如讓副將拉比涅多移動一次,來踩住已經被高盧放兩個焦土的本土 N省,代表羅馬手牌有足夠餘裕。相比高盧每一點都要非常斤斤計較,尤其是倒數第二動的三點牌,我想了非常久。

遊戲結束時,我跟蒼き臥竜先生有口頭檢討閒聊一下。當時我提到,在最後一回合之前,我覺得我最大的失誤是第五回合倒數第二動,我沒有出兩點牌發動大起義,否則就會在 11省西部有設防城市、比利時領袖率領的部落不會與凱撒野戰。但當時我只出一點牌,結果最後一動的兩點牌,第二點只能用來移除一個羅馬在 21省的 IM。不過也因為這個 IM被移除,最後一回合才有羅馬支配凱爾特但沒控制本土 V省,最後凱撒一定要到 21省放 IM,否則沒辦法拿政治分 1VP,這個高盧獲勝的可能性。以這個角度來看,第五回合或許也不算失誤……嗎?不不不,魔鬼藏在細節裡。對戰結束後我多想了一會,覺得有幾個明顯可以做得更好的小細節。

 

這場高盧敗戰的關鍵轉折,我覺得是第四回合三個部落的增援全部被擋。在此之前高盧在比利時與凱爾特都占上風,少增援三個部落,羅馬賺了超過半回合的行動。這場我的骰運明顯比羅馬好:凱薩攻城失敗超多次,高盧避戰卻只失敗一次。牌運我覺得也是五五波:第五回合高盧的點數超少,但高盧第一回合與第三回合牌運超級好,尤其是第三回合拿了 20點——這遊戲一回合抽八張牌、一張牌平均點數略低於兩點,等於比期望值高了至少五點。但把敗戰都歸咎於第四回合抽增援部落,未免也太不負責任——如果羅馬 T2/T4攻城擲骰是平均值,差不多就扳平第四回合三個部落增援都被擋進場。下列幾點是我檢討後,覺得明顯可以做出更好選擇的地方。

(1) 第三回合末尾的點數使用。這回合高盧的手牌超好,點數有餘裕做一些增加控制省分以外的事。當時高盧把第 4省也放到控制(4個 IM),回合結束時比利時的省分控制拉到 5:3高盧領先,但其實省分控制數拉到 4:3就好。高盧這邊忘記了一個規則,以為第 4省要放到控制、成為補給源,才不會被孤立。但高盧在北側的海有海權,本來就不會孤立。考慮到增援部落可能被擋,以及凱爾特比比利時重要,最後一兩動應該要用 14或 16省的部落,去翻 1015省的一個控制。不只能打破羅馬在這兩省的控制,也能幫助未來的部落增援。次回合剩 11個部落可抽,至少有 3個會被擋增援,抽到的機率不算低。或者讓 14省的部落,去翻羅馬在第 9省的 IM——這個IM切斷了地圖西側高盧在比利時/凱爾特的連結,最終導致 T5冬季 9省高盧兩個 IM孤立。不過這個行動優先度比較低。

(2) 對高盧戰爭議會的規則不夠熟悉,造成第四回合最後行動不夠理想。我一直到今年年初,才比較理解到戰爭議會的用處與強度,但這邊我有理解錯誤——戰爭議會的 IM只能放在空地,不能拿來翻羅馬 IM。這回合最後一動,我讓比利時領袖從第 3省走四步到第10省,想說第二點可以使用戰爭議會,先翻一個 IM再讓部落進場。但因為誤解規則,高盧拖了一回合才讓部落進場。第四回合最後一動,高盧出能跟羅馬換牌的 1點事件。如果換到的是三點牌,那高盧可以多花一點翻 IM,再使用戰爭議會讓部落進場。不過高盧換到的是兩點牌,因此沒能達成。如果我有意識到正確的規則,就該先讓比利時的領袖從第3省走兩步到第2省+移動力移除一個 IM。這樣最後一動就能走兩步到第 10省+移除一個 IM,第二點再用戰爭議會,讓部落進入沒 IM的空地。

(3) 第五回合倒數第二動,高盧沒出兩點牌,發動大起義讓 11省西側的部落進場。上面有提到我第五回合結束時,覺得這是自己的大失誤。遊戲剛結束的當下,又覺得這動可能沒這麼糟……。但後來多想一想,還是覺得這動是大失誤:我的本意是想讓凱薩無法專心在 18省攻城,但比利時領袖走到了一個沒辦法避戰的死地,幾乎等於只要發動野戰,同行的兩個部落就會全滅。是自己攔截骰好運、兩骰總和 8以上,讓比利時領袖敗戰後還能撤退回第 8省。否則為了不讓 18省+17省南側的部落被攻城消滅,野戰卻犧牲了兩個比利時部落+比利時領袖,反而本末倒置。事後諸葛:如果有發動大起義,讓 11省西側的部落進場,凱薩不會想野戰,還有兩動可以攻打 18省的部落。這邊戰力是 1:1,高盧有用「阿萊西亞」強化。若凱薩攻城失敗,或是要再花兩動才攻城成功、最後一張牌沒辦法打出「羅馬賄賂」事件,局勢會大而好轉。不論如何,都不該讓高盧的部隊陷入無法避戰、高機率被全滅的窘境。

(4) 最後一回合的點數使用,覺得還是有可以檢討的地方。其實我這邊又有一個規則誤解:我知道羅馬最後一動可以走進 21省放 IM,但因為羅馬的補給源是兩個相鄰的控制省分,或是本土的設防城市,所以我以為 21省的 IM會被孤立。但實際上只要跟部隊在一起,IM就不會被孤立。所以實際狀況是凱薩的部隊遊戲結束時斷補了,但 21省的 IM還是存在。如果知道最後的狀況會是這樣,高盧就該調整策略:羅馬沒控制本土 V省的意義降低,高盧倒數第二張牌不要花一點在 V省焦土,而應該放一點到有空地的 12省,讓高盧控制這省。羅馬倒數第二動,打出了「一個省如果有空地,就能移除對方一個 IM」的事件,讓高盧失去控制這省的機會(註:因為最後一回合大致知道最手手牌,其實有預想到羅馬有這張牌)。如果高盧倒數第二動控制 12省,最後一動的「外交」事件能當事件打出、再翻一個羅馬 15省 IM的話,甚至有機會在羅馬最後一動前,把凱爾特拉到 5:4的高盧領先。羅馬最後一張三點牌,應該不足以把凱爾特拉到羅馬領先,這可能才是最佳解。

 

檢討到此為止。這場蒼き臥竜先生採用了第一回合用副將打通羅馬小徑的策略,並最終獲勝,但這個打法真的比較好嗎……?其實我還是不這麼覺得 XD。我是一直覺得用來打通羅馬小徑的 3~4點,如果第一回合就用來放 IM的話,有機會更快得到凱爾特+比利時兩區同時支配。如此一來多拿政治分 1VP,其實也等同打通羅馬小徑的 1VP——事實上這場羅馬從未達成凱爾特+比利時兩區同時支配。第三回合凱撒遠征不列顛,當時我覺得是不好的一手。但審視後三回合的發展,羅馬其實是採用了另外一個策略:前期壓力小,可以自由行動的時候,把 5VP征服分全部拿下。如此一來羅馬不需要每回合凱爾特+比利時兩區同時支配的 2VP政治分,只要 5~6個回合政治分都拿 1VP,消滅 4/8個部落拿 1/2VP,就能 12VP獲勝。

這個條件並不困難,尤其後半只要守住凱爾特支配的話,防線可以非常收縮,發揮凱薩內線作戰的優勢。之前跟蒼き臥竜先生討論策略的時候,他提到遊戲尾盤高盧會用超過領導上限的堆疊,進攻羅馬控制的省。我心想會這樣嗎?移動力消耗變兩倍,效率很低吧!但如果羅馬最後只要堅守凱爾特的支配,高盧可能真的只能用超大堆疊的戰力進攻,才能動搖羅馬在凱爾特的支配。這場我覺得蒼き臥竜先生沒什麼明顯的失誤,但我從高盧的視角,會覺得羅馬可以採用更積極一點的策略:第一回合羅馬副將過冬,可能是忌憚 20省的部落,讓兩個軍團在羅馬本土往西南方走三步。但我會覺得往西北方走三步、放兩個 IM在 18省,是更理想的行動。高盧前期還是要多放 IM,讓一個部落早早單獨進攻羅馬本土,我覺得太有風險且效益不大。副將的兩個軍團,第二回合後我覺得可以在 21省過冬,增加在此的 IM並阻擋部落增援。第五回合高盧兩個部落踩入 19省,吸引凱撒本人來救援。但我會覺得就近讓羅馬最強的副將拉比涅,帶三個軍團來野戰,應該就足夠了。因為自己控制的省份,野戰戰力+2,實質是羅馬戰力 8/重骰 2打高盧戰力 11/重骰 1。加上羅馬野戰擲骰保底 3、幾乎保證可以打出兩點傷害,我的高盧一定會選擇避戰。

 

這次對戰承蒙蒼き臥竜先生的指教,打了一場雙方都覺得非常棒的對戰。見識了羅馬不同的策略操作,還修正了我對規則的誤解(遮臉)。因為我前半有抽到強事件「團結高盧,」加上羅馬整體的骰運不佳,這場第三回合結束的時候,我真心覺得自己獲勝機會非常高。甚至以上面的檢討 (4),直到最後一回合最後兩動,我都有機會贏。但後半自己對規則的錯誤理解,加上部分操作不夠細膩,最後敗戰有點遺憾。未來有機會,我們再換邊 VASSAL交流吧~!

 

3 comments Add yours
  1. DVEさん
    非常に熱い対戦を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どちらが勝ってもおかしくない互角の勝負でした。
    おっしゃる通り、第1ターンのLegateは18 Arverniで冬営した方が良かったかもしれないと、私も思っていました。
    また今回の対戦によって、第1ターンのCaesar pass攻略をするべきかは、引いたカード次第かなと思うようになりました。
    また都合の合う時に、陣営を入れ替えて再戦しましょう。

    1. 蒼き臥竜さん
      おっしゃる通り、もし第 1ターンにローマの手札の点数が高い、あるいは複数の将軍を起動できるイベントがあるなら、Caesar passを攻略できますね。
      そうでないと、もし第 5ターンにローマの手札の点数が低いと、かえって機会を逃してしまいます。
      もし 7月中旬(7/14~7/16)に再戦の約束をするとしたら、この時期はご都合よろしいでしょうか?
      よろしくお願いいたします。

      1. DVEさん、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
        その時期は大丈夫だと思います。
        細かい所はまたメールで打ち合わせしましょう。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