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有四位老手參加,照片按右鍵在分頁開啟,可看到完整大小圖片。
這天我玩的 Chinese Civil War: 1946-1949,我扮演國軍。
第一回合途中的盤面。國軍玩家知道歷史的發展,在東北直接棄守北方的大城:吉林與長春,部隊全部收縮到瀋陽。國軍的補給資源,主要用在山東與華中剿匪。共軍在佔領東北國軍棄守的大城後,也往瀋陽方面集結。另外也在華北增援一批部隊,準備進攻北平與太原,並且用游擊隊阻斷通往華北與山西的南北鐵路。
第六回合的盤面。國軍順利在華中清剿共軍的根據地後,華中的部隊也北上前往山東……。但國軍卻忘記了共軍重新建立根據地的規則:如果沒留下三個部隊,共軍就能直接空降新的根據地!共軍就在武漢南方建立新的根據地,國軍只能投降認輸 orz。但共軍讓國軍undo、把華中的部隊撤回來,遊戲才又繼續進行下去。國軍在部隊最多的山東,先是消滅西側平原的根據地,隨後又逐步攻下了東側山地的根據地,並消滅共軍的防守部隊。國軍也從西安往北進攻共軍的根據地:延安,但因為延安在山地,防守有加成,國軍的進攻並不順利。
共軍則將大量部隊集中在瀋陽與北平周邊,切斷補給後進攻這兩個要塞。但因為要塞沒有堆疊部隊數上限(註:原本是兩個),國軍把東北華北所有部隊都收入瀋陽與北平,並且用飛機支援補給。共軍這時大部分部隊都是戰力 1,少部分部隊戰力 2,就算完全包圍瀋陽與北平,還是只能拉到 1:1、-1DRM(非正規作戰的不利補正)。結果共軍骰運不佳,自己折損許多部隊。國軍要塞內的部隊往外打,反而因為超越一般堆疊部隊數上限,都是最優勢的 5:1。此消彼長、共軍部隊傷亡慘重,檢討一下覺得這個打法無法取勝,也投降認輸。雙方都投降一次,這場就算是平手 XD。
這款是超過 40年前的老遊戲了,玩之前有點擔心。但實際跑了一場,意外覺得還算可玩?遊戲結束後的檢討,我們覺得共軍前期不能太硬碰硬的進攻,先堅守共軍根據地與切斷國軍的補給/鐵路線。因為前期還是非正規作戰,共軍戰鬥擲骰有 -1的不利補正。且共軍多數部隊是戰力 1,對比國軍多數部隊戰力 2/3、甚至少數部隊戰力 4,落差實在太大。中期進入正規作戰,共軍逐漸建立戰力2的部隊,加上戰力 4的炮兵增援,才有本錢攻打國軍動輒戰力 12的要塞防守。
這場扮演國軍,覺得要塞內的部隊往外攻擊的時候,竟然也可以發揮超越堆疊部隊數上限的戰力,是太有優勢了。畢竟要塞內的部隊一起防守四面八方的圍攻,戰力全部加總很正常。但往外打的時候,應該要恢復成堆疊上限兩個部隊的戰力加總才合理。有機會的話,還會願意換邊試試看玩共軍。
Chinese Civil War結束後,開款美蘇冷戰核攻擊的小遊戲:NORAD3,我扮演北約。
第一回合結束時的盤面,雙方各派出四台轟炸機。
途中的盤面。因為蘇聯起始在東側配置的攔截機很少,北約不太困難的在東側投下五發核彈。蘇聯則因為北約的攔截機性能較好,多架轟炸機被擊落,只在阿拉斯加與挪威奧斯陸投下核彈。
遊戲結束時的盤面,北約以大比分的優勢獲勝。
這款是雙方配置轟炸機與攔截機,轟炸對方領土同時攔截敵方轟炸機的小遊戲。北約的攔截機性能比蘇聯好很多,但蘇聯如果能炸毀北約在阿拉斯加與冰島的雷達站,轟炸機就能直接從阿拉斯加以南進場,距離縮短很多。所以蘇聯一開始應該要規劃兩波波狀攻勢,利用攔截機不能連續出動的時間窗口,確實的炸毀阿拉斯加與冰島的雷達站。但這場是彼此第一次玩,沒有領悟到這個訣竅,蘇聯讓轟炸機分散進攻阿拉斯加、冰島與加拿大,因此被北約性能較好的攔截機大量擊落。
另一桌開了 Dawn’s Early Light: The War of 1812。玩過兩次的老手扮演美國,新手扮演英國。
第四回合途中的盤面。
英國玩家拍的第一回合盤面。
第七回合盤面。
第八回合遊戲結束時的盤面,美國以 7VP獲勝。
這款遊戲四年前我玩過兩次,當時的感想是遊戲蠻有意思,但平衡有大問題——英國比美國強太多了。這次對戰有加入一些調整平衡的 home rule,聽說覺得平衡不少?至少美國終於獲勝一次了 XD。
感謝各位的參與:)